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20:42: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摘要:科学技术在为社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异化了人和自然。机械世界观、私有制、片面发展是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前迫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异化;人;自然;私有制

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既压榨、剥削、奴役工人,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自由发展的桎梏。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1 科学异化的表现形式

科学技术不仅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从混沌之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日新月异信息爆炸,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然而,科学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负面影响的紧迫性也被提上议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人类作为主体能力发展的限制和对物化工具的依赖。当人们运用高科技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很少再有人愿意长途跋涉;当人们享受便捷的通讯设备时,则放弃了

古老的书信;当人们可以在温暖的房间内居住时,人们可能失去对寒冷天气的抵御能力。人们更加倾向于借助科技力量使自己的生活、劳动变得更加简单。然而,由此产生的体能下降、精神困扰问题却是高科技时代带给人类的无法回避的负面效应,人性的异化便愈发陷入深层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科学技术也存在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某种状况下存在背离,科学技术在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生转变的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脆弱,日 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对自然的依赖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对自然的无度、肆意攫取就是破坏自然、盘剥自然,就是使自然界成为商品化的自然界,污染了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以至濒临枯竭。

人,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结果。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产物。在与环境的对象性关系中,在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所引起的变化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也改变了人类自身。在人类改造自然,为自身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通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却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背离,成为人类活动的异己力量。换句话说,当由主体产生的客体作为主体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反对主体时,科学技术便异化了人和自然。

2 异化的几种观点与分析

一些学者将科技对人的异化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人被抽象化符号化”“人被工具化非个性化”。如果从现实角度分析人被异化的根源,则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现代科学以人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人本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将“人”作为抽象的概念。事实上,这种“抽象化”仅是针对单个人而言,对于整个人类,它是一种高度概括,并没有否定单个人的个性发展。它揭示了人类的共性,促使人们对自身认识的加深,进而从自我约束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至于科技的进步,手段的现代化形成的符号化、数字化的社会,并不能使人类的个性、特点、文化等通过例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一系列数字和符号代替,作为有血肉的感情之躯的主体文化特征是深入骨髓的,并不容易被本性所遗忘,这一系列的由人所创造的符号、数字,只会促进人际交往的高效、广泛和频繁。人的个性也便更直接,更突显。

其次,有些学者认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人的“非个性化”,导致了人的抽象,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的作业、标准化的工种。对人的性格、情感、意志、冲动等的要去越来越没有差别。其实,类似这种流水线作业的劳动方式主要存在于劳务加工部门,仅需要简单劳动就能满足生产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机器设备的引进将使工人从程序化的体力劳动中挣脱。

当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当前科学技术是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人的物质利益的满足是以压抑人的价值理想,牺牲人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