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高中语文 9赤壁赋练习题2 新人教版必修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19:42: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9课 赤壁赋

一、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壬戌( ) 桂棹( ) 余音袅袅( ) 幽壑( )

lí( )妇 qiǎo( )然 山川相缪( ) 舳舻千里( )旌旗( ) shī( )酒 横槊( ) 渔樵( ) 扁舟( )匏樽( ) 蜉蝣( ) 无尽藏( ) 狼籍( ) 枕藉( )窈窕( ) 糜鹿( )

2、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山川相缪 ④举匏樽以相属 3、活用词:

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顺流而东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4、特殊句式:

①凌万顷之茫然 ( ) ②何为其然也? ( )

③而今安在哉? ( ) ⑤而又何羡乎! ( )

④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 )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 5、一词多义 (1)适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 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 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 )

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 ( ) F 适大病,不能行 ( ) (2)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 ( ) B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 C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 ) D 时不利兮骓不逝 ( ) (3)曾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B 曾不知老之将近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4)虽

A 虽一毫而莫取 ( )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 (5)固

A 固一世之雄也 ( )

B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 )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8分)

1、七月既望 .2、凌万顷之茫然 .3、倚歌而和之 .4、山川相缪 .5、固一世之雄也 .6、羡长江之无穷 .7、托遗响于悲风 .8、而卒莫消长也 .

9、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默写:(16分)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二、 教材多维研读 1、了解作者:

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