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实践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23:46: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 比如,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 比如,毛泽东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

2. 试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辫证统一的关系

(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岐途。

3. 加速资本循环和周转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资本循环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为了保证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单个产业资本,必须按其再生产过程所要求的一定比例,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

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这一理论除开它的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也是适用的。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也必须根据再生产要求分为三个部分,也必须使三部分资金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和在时间上相继转化,即做到人、财、物合理配置和产、供、销三者互相连接,保持平衡,才能使资金循环连续不断。这也是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只有自觉认识和利用这一规律,才能加速资金运动,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经营。

(2)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而与周转次数成正比。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以及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快资本周转,因为加快资本周转,一方面可以节省投入的资本数量,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换句话说,可以更少的资本投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根本特点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佘贵生产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当基本矛盾十分尖锐时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5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其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根本特征。基本内容是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为理论认识,以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并检验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生动体现了实践和认识主体都是人民群众的观点。“从群众来”表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去”的过程,就是发动群众去贯彻执行,并检验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相当于理性认识

能动地指导实践的过程。坚持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发展的全过程原理来实行的。

4)总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