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22: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

(1)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2)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现今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2、不同哲学派别是怎样理解世界的本原问题的?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1)

世界的本源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根据这个问题的不同学答,哲学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是:唯有物之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物质的理解不同,也可分为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论——物质是具体事务,特点是直观的猜测,缺乏科学根据。近代机械唯物论——物质是人们认识到的具体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特点是机械性、绝对性、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是总和与抽象。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是:认为某种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精神的不同理解,可分为:主观唯心论——主题之内的精神是世界本源,“唯我论”;客观唯心论——主题之外的精神是世界本源,“神”“上帝”。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和本源的问题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团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现阶段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出发点。

3、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辅助学习读本)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①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②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即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达到使客体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占有的目的,从而在实践中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实践中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能动地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

1

展;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本能活动.

4、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和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关系。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简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两个要点)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即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1)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2)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3)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 1)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6、怎样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其目的是推动技术的更大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创新,目的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创造更高质量的精神财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事物的各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2

8、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也就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离开实践,此外再没有其他的客观标准了;肯定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绝对性,是由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所决定的。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将导致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条件性。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表现出某种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有限性的特点。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

9、哪些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25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长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 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0、什么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如何正确认识剩余价值与利润、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P187 (1)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2)剩余价值和利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同量异质,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了利润率。

(3)剩余价值率m’=m/v 而平均利润率p’=m/(c+v);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二者质与量均不相同;m’

11、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P181 它与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有怎样的关系?P180

(1)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应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2)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故而导致了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12、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及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

商品二因素: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它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