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上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2:53: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 现代汉语

1、 汉语:汉民族的语言。

2、 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3、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 5、 6、 7、 8、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范围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民族地区语言地区可以同时使用被民族的通用语言和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都可以在一定领域和地区继续使用。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汉语最为一种语言,既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1) 结构上:语言是易于因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功能上:①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③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9、 现代汉语 —— [口语、书面语]

[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特征: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成因: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衬托,又有身手势态和语音变化的帮助,因而具有较多的辅助信息作为支持。缺点就是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特征: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成因: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自身严谨与完备。

*文学语言与“文艺作品语言”的联系与区别:

后者是艺术文学表达手段的总体,而前者——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比不过符合规范化的语言,就这个意义来说,文学语言也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的语言,但是,文学语言的内涵与功能比它广泛得多。

10、 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和演进为先决条件。 11、

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并且,文学语言不局限于书面语,文学语言既有书面语形式,也有口语形式(科学报告、新闻广播、口头声明、答记者问等)。

12、 凡合乎文学语言规范的都属于口语形式的文学语言。

二、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⒈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对语言。

⒉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⒊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⒋基础方言: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共同语,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⒌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要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

⒍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先秦时代——春秋时代(雅言)——汉代(通语)——明代(官话)——辛亥革命后(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普通话)。 ⒎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通常称作文言或文言文。唐宋时代白话产生(接近口语)。 ⒏*为什么要以北京方言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① 白话文著作虽也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但总的看来都是用北方方言写成的,

这些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②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唐)北京地属幽州,是北方军事重

镇——(辽)北京是五京之一——(金元以来)北京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

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花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③ 20世纪,由位五四运动后,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地位

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开展了“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进了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④ 北方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⒐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 ⒑三、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直通性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⒒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⒓同一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与这个民族的共同语,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以中有同”来。

差异性和一致性: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次之)。

⒔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

⒕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方言小片”“地点方言”)。 分布情况: 四、 现代汉语的特点(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

(一) 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⑴没有复辅音 ⑵元音占优势 ⑶有声调

(二) 词汇方面

⑴汉语词形较短,但音节语素多 ⑵双音节词占优势

⑶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三) 语法方面

⑴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 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⑶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⑷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四) 所使用的文字方面: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来一直使用表意文字的语言,

表示语素意义的汉字字符数以万计。他们具有在书面上区别汉语众多同音词和同音语素的重要作用。

三、 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除了中国,汉语还分布在世界各大洲。 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

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国家的重视

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时的主要任务。

2000年10月,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①语言规范化: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

②现代汉语规范化: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求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③1955年,现代汉语问题规范学术会议之后,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④ 不是说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的成分。 三、推广普通话

①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8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今后执行的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广,积极普 及,逐步提高”。

目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第二,县以上各级以汉语播放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均需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工作 的规范语言。

第三,全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活动时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 第四,不同方言区及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⒈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⒉教学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

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⒊现代汉语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表现在口头上,汉语以一定的语音表达一定的意义。与此同时,现代汉语有发达的书面语。

⒋语音所表达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词汇意义,即每个词的实际意义。另一种是语法意义,例如词和语相互结合而产生的关系意义。

⒌语音、词汇和语法是现代汉语课三个基本的内容。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 语音的性质

⒈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由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⒉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⒊物理属性(产生于物体的颤动);生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社会属性(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对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一) 语音的物理属性

① 发音体颤动影响周围的空气或其它媒介形成音波。 ② 声音有乐音和噪音之分: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叫乐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

的音波叫噪音。 ③ 语音四要素:(同其他声音一样)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⑴音高

ⅰ.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ⅱ.在一定时间内颤动的快慢即指颤动次数的多少,这叫做“频率”。在一定时间内颤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

ⅲ.物体发音所以有高低的区别,一般地说,和它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ⅳ.汉语里有几种声调、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的。 ⑵音强

ⅰ.音强: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ⅱ.发音体颤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达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ⅲ.发音体振幅大小有取决于发音使用力的大小。

ⅳ.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⑶音长

ⅰ.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ⅱ.发音体颤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语音也不例外。有的语言用音的长短来区别意义。

⑷音色

ⅰ.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ⅱ.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 发音体不同。 ② 发音方法不同。 ③ 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ⅲ.任何声音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统一体,语音也不例外。

ⅳ.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无疑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ⅴ.在汉语中,除音色外,隐睾的作用十分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声调能区别意义。 ⅵ.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的作用。

*语音实验和语音学结合起来,就成为一门边缘学科—实验语音学,它可以弥补传统语音学光凭听觉、视觉器官的不足。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⒈发音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⒉呼吸器官是由肺、气管、胸腔、横隔膜构成的。 ⒊气流是语音的动力。

⒋吸进的气流也能发出吸气音。

⒌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两块杓状软骨组成。 ⒍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

⒎咽腔、鼻腔、口腔三者都能起共鸣器的扩大声音作用。

⒏调节成多种多样的语音主要靠口腔内各器官起作用。 ⒐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二、 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用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

●以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是认为相同的音。 二、语音单位

㈠音素—辅音、元音

⒈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⒉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⒊音素有两大类:辅音、元音。

⒋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⒌元音: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部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

①从受阻与否看:发音时满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末各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最主要的区别)

②从紧张度看: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③从气流强弱看: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④从响亮度看: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颤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颤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㈡音节

⒈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⒉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

⒊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有几个因素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