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债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1:44: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乡村债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如何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的重点课题。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沉重的不良债务日趋突出,已成为制约集体经济发展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发改委布署和文件精神,我们对县域乡村债务情况做了详尽调查,以便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 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二 乡村债务成因分析 ( 一) 乡村债务特点

2 负债面广,结构复杂。债权人涉及个人、上下级单位、企业、各金融部门等,涵盖许多方位;债务类别包括公用支出、吃喝招待、干部工资、农民工钱、基础设施建设、各种达标及其它公益事业等,花样繁多,五花八门,结构十分复杂。

3 债务逾期严重,成为沉重包袱。乡村债务有2000年以后形成的,也有2000年以前十年以上的,且所占比例较大。新帐旧债,日积月累,数额越积越大,债务越垒越高,已形成了乡村的一个沉重包袱。也是影响今后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子。

4 乡村两级债务各存异同。乡村两级债务的共同点是各类贷款多,但

债务总额的大头。其不同点,除贷款外,乡级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硬性任务如“天铺”工程、“普九”达标、文明生态建设等所欠债务较多,其次为车辆、吃喝招待费;村级债务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干部工资为重,其次为“普九”等公益事业欠债。债务结构的差异是由乡村两级的工作性质、重心的不同所决定。

(二)乡村债务成因分析

1 集体经济薄弱,只能靠借债度日。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导致乡村债务“债台高筑”的主要原因。乡村集体企业少,缺少经济支撑,以前其经济来源主要靠“三提五统”,加之一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摊派,甚至靠出卖土地、树木等集体资产度日。在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加之一些干部不顾实际的“瞎折腾”,导致财政入不敷出。所欠债务无力偿还,随时间的推移,自然是“债台”节节攀高。现在农业费税取消了,摊派没有了,集体资产也卖光了,可以说是断了乡村两级财政的财路。这就使得乡村偿还债务的希望更加渺茫。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 短期执政意识加剧举债行为。乡镇干部,尤其一、二把手更换比较频繁,短的一年调走,长的两年、三、五年调离。新领导上任后就潜意识地捉摸着以后如何调动,在边远乡镇的要往县城附近调,地处经济条件差的乡镇向条件优越的地方挪,位居条件好的乡镇则瞄准县城一些较好的部门,总之要动。在这种“动”的意识支配下,有钱敢花,

无钱敢借,借款无力偿还,两、三年后一走了之,现任领导不管前任遗留下来的债务,借债任它去,谁爱还谁还,与他无干。这样,前任债务与现任债务一届累一届,年年积累,导致恶性循环。

4 行业达标活动迫使举债应付。行业部门开展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如“普九”、后进村支部转化、小康村验收等,要达到相关要求标准,就必须花巨资投入。另有报刊杂志征订,各职能部门层层向下压任务,数额较大。这些投入谁来卖单,县财政无力支持,乡村财政更难以自救,举债则是其唯一的途径。

5 兴办公益事业增大债务额度。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公益事业建设涉及村村通、道路硬化、学校建设、农电改造、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众多内容。多数项目建设均是采用国家出一点、地方拿一点、个人集一点的“三点”政策。而在多数情况下,当国家出一点之后,所剩余的地方、个人“两点”的配套资金无法配套。怎么办?一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二是对那些要求高的项目则只有靠举债解决了。

6 办企业失利,形成巨额债务。一些乡村上项目或办企业不经可行性论证,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决策,政企不分,权责不明,贷款借债经营,其结果导致许多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而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如某村的市场和工业小区建设,由此产生了230多万元的债务。 7 贷款利息使债务越滚越多。贷款在乡村债务中占大头,因长期无力归还,形成了可观的利息额,“利”越滚越多,债越积越大。 8 乡村应酬多,加大财政开销。县级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乡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