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2:34: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

一. 学习之前

在没有选修这门戏曲鉴赏课之前对戏曲知识了解仅限于听过几段非常经典的名段,比如《铡美案》中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只是觉得声音婉转悠扬,使得听惯了流行歌的耳朵生出新鲜感来,可是并不会引起多大的兴趣。一来是戏曲中所唱的离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二来戏曲“好听”的也就是那么几段,每年春晚上形而上的搞一下,我们这些外行人听来听去也就是那么几个调调,与五花八门的流行歌比起来难免显得单调乏味;而且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与生活压力日益增加,根本就没有那种雅兴去听如此“小资”的才子佳人的“咿咿呀呀”。到今天,戏曲这个昔日的艺术界的贵族已经是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了,对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家”的儿女似乎懂不懂都无所谓,因为戏曲与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似乎真的扯不上关系。

但是在选修了戏曲鉴赏这门课之后,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总体的概念,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听到一段戏就不想停下来,深刻的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二. 学习之中

(一)首先,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学习的内容大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曲的行当:生、旦、净、丑

2戏曲的身段:戏曲演员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出场、下场及在舞台中表演的台步也有固定的规范。优秀的程序演出是由内而外,目的是刻划戏中人物,重点在形神俱备。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程序化来表现,正是戏曲艺术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根本区别。戏曲是一代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戏曲艺术的表演手段,例如「四功五法」的「唱、念、 做、打」和「手、眼、身步、法」,是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们根据生活不断提炼、加工和编织,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

3戏曲的舞台美术:包括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

4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我国戏曲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曲牌

体的使用形式分为单曲体、循环体和多曲体。曲牌体曲牌联套时的使用往往由慢曲在前,急曲在后,排列的顺序通常组合为:散——慢——中——快——散。板腔体又叫做板式变化体。以一对上下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奏、节拍对比的作用。以不同板式的联结和变化作为音乐结构的基本手段,并配合腔调上的各种变化。

5戏曲中的声腔与剧种:由于各地戏曲声腔的差异,乐队组成的差别,演出风格的

特殊因素,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戏曲品种。 曲牌体高腔剧种:湘剧、川剧 6地方剧种:1)越剧2)沪剧3)黄梅戏 (二)《梅兰芳》观后感

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适应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让我们不仅对所学知识有更为形象的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戏曲这门艺术的兴趣。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放的<<梅兰芳>>。 全片以梅兰芳的人生轨迹为时间线,为我们展现了其一生中“死别”、“生离”、“聚散”三个重要片段,分别以亲情、爱欲和爱国之情为情感内核,阶段分明、层层递进。然而匪夷所思的是,随着情节的阶段式推进,我的观影情绪也跟着三步走,从心潮澎湃到开心一刻再到昏昏欲睡,这三段由于叙事手法和演员表现的迥异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水准,

全片以梅兰芳的人生轨迹为时间线,为我们展现了其一生中“死别”、“生离”、“聚散”三个重要片段,分别以亲情、爱欲和爱国之情为情感内核,阶段分明、层层递进。然而匪夷所思的是,随着情节的阶段式推进,我的观影情绪也跟着三步走,从心潮澎湃到开心一刻再到昏昏欲睡,这三段由于叙事手法和演员表现的迥异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水准。

这部影片中最让人无可争议的是黎明出场前的那部分部分。讲述梅兰芳的大伯和师父“十三燕”之死的“死别”篇是最像《霸王别姬》,也是最出彩的一章,出演的青年梅兰芳的新人余少群表现不俗,而饰演“十三燕”的老戏骨王学圻更是全片的一个亮点,两人的对手戏更堪称是全片的最高潮。虽然结局是以十三燕之死而告终,但正是十三燕教会了梅兰芳“输不可怕,怕才可怕”的道理,而梅兰芳也一直以其死前托付与他的“提高伶人的地位”为一生的目

标,可以说,十三燕这个人物影响了梅兰芳的一生。最让我感动的是与梅兰芳打擂的最后一场,他知道自己必输,而输也意味着自己生命的终结,但他还是选择了登台,因为对他而言怕比输更可怕。面对被人蓄意破坏后一片狼藉空无一人的“座儿”,他气定神闲地唱完最后一句《定军山》,在他认为“最神圣”的戏台上给自己的艺术生涯和生命划上了完美而悲壮的休止符。这是全片唯一使我落下泪的场景,也是能让我找到一些《霸王别姬》的影子的一个段落,有一种英雄落寞的感觉。

(三)最后,老师的个人魅力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印象中以往的公选课的老师都是平平淡淡的讲一下,同学们也都心照不宣,公选课嘛只要最后交上作业是肯定可以过的,老师何苦为难学生啊!所以公选课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自由交流而已,老师温和的声音只是充当背景音乐而已。可是,这次的公选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公选课的意义所在。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永远都是笑容满面、激情澎湃的,最吸引人的就是老师的声音,时而浑厚,时而高亢,时而低缓抒情,时而急促激情,与所讲的内容浑然一体。在讲到兴起之处,老师还会唱几句,这种用音乐与戏曲结合教学的方法,独特、有用,别有韵味。老师还教我们表演水袖,唱京歌《梨花颂》,形体表演,讲了老师学京剧的经历,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习惯,都令我受益匪浅。

三. 学习之后

戏曲鉴赏这门课虽然上完了,但是因这门课对戏曲所产生的热爱之情将会伴随着我的一生。但是我清楚,这门课带给我们的只是戏曲的一些皮毛知识。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是一代一代的戏曲前辈不断钻研,不断开垦的成果。我们虽不能像专业人士那样在戏曲艺术本身上有什么成就。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意识的将戏曲发扬光大,树立正确的观念,戏曲是大众的艺术,是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保护来继承,甚至让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戏曲艺术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