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简答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12:22: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1.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 义 世 法 1.简述赞可夫提出的五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原则;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 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a.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

b.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c.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d.影响教育技术;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a.教育能够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b.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教育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d.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9.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目的的确立、方法的使用 9.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筛选、整理文化;

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 传播、交流文化; 更新、创造文化; 选择、提升文化

9。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有助于人口迁移 10.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

10.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对策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师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 d.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从而获得身心协调、统一的发展。 e.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选择适宜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建立学制的依据有哪些?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经济制度;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人口发展状况;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学习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效果好

能有效协调和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3.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个性提素创两全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4.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师生关系

14.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育——灵魂与统帅 智育——前提和支持 体育——物质基础

美育——动力作用 中小学体育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体质、增加健康水平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上述教育的作用

15.试述现代学生观。

A.学生是发展着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B.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17.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1902年“壬寅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未实行。 1903年“癸卯学制”,第一部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标志。

1912年壬子癸卯学制,蔡元培修订并颁布,第一次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壬ren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18.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特色)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19.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20.教师的职业素养 A.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B.教师的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 C.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D.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21.教师如何热爱学生?两爱两全两解一情绪 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