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6 0:35: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要全面关怀学生;要关爱全体学生; 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学生; 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2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跨校合作、专家指导、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
23.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A.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 B.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善于学习、恒与研究、勤与反思、勇于实践。
24.简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A.教师方面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B.学生方面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教师。 C.环境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的学习。
25.简述我国新(理想)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25.师生关系的内容
教学上授受关系;人格上平等;道德上相互促进
26.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8.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中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 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课程评价)
29.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征;校外环境
30.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分析材料;报告总结
3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33.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34.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发展性原则)。
35.简述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参演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一练三实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以陶冶情操为主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欣情
36.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38.教师应如何备课
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下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9.课的结构: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40.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1.简述布置作业的要求
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份量适中、难易适度;
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尽量同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4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1.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基础性和多样性
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42.课程标准的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4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优先、适应、科学
44.课程实施的结构:
安排课程表、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选择与学生学校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5.CIPP: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46.CSE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7.课程设计的意义: 从课程设计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和重新组织,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组合起来
43.简述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4.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
45.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开展社区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
46.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47.简述班集体的特征
坚定的政治方向,明确的共同目标;——政治 目标 健全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组织 核心 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明的组织纪律;——规章 纪律 正确的舆论、良好的班风————————舆论 班风
49.教学评价
实施功能: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运用标准不同:相对性、绝对性、个体内差异 评价主体的不同:外部(专业人员)、内部(自我评价) 评价方法的不同:定向评价、定量评价 评价目的的不同:决策性、研究性、工作性 50.班级一词——艾拉斯莫斯 51.班级的个体化功能
促进发展功能、满足需求的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 52.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有利于教育——首要原则 有利于身心发展 目标一致
53.班级管理内容:教学、德育、体育卫生和生活指导、课外活动 54.班级管理的原则:科学性、民主、自觉、整体 55.班级管理模式:常规、平行、民主、目标
56.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客观性原则、冷教育、有效、可接受 57.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物质文化(基础)、精神文化(灵魂)、制度文化(保障)、行为文化(最活跃)
5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领导者 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48.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9.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方法:观察法、谈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