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化学实验教学计划(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4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

严桥中心校(本部)

2016年2月

1

九年级第二学期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进一步熟悉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7、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 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8、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 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9、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实验措施:

2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 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 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并在探 究中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 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9、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 验。

10、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 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 操作的能力。 13、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 指导。

14、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 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 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15、搞好课外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知识讲座、化学实验竞赛、专题讨论、实验 教具制作、等等,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序计划 实 验 名 称 及 内 容 周次 课型 号 课时 1 8-1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1 1 演示 探究: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 2 1 1 演示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3 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1 2 演示 4 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1 2 分组(24组)5 (9-1)-(9-4)溶液的形成 1 2 演示 6 (9-5)-(9-6) 溶解度 1 3 演示 7 (9-7)-(9-8)溶液的浓度 1 3 演示 8 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的溶液配制 1 3 分组(24组)10-1 酸碱指示剂、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10-2)9 -(10-4)酸的物理性质、(10-5)-(10-6)碱的物理性质、10-7溶液的导电性 10 10-8 中和反应、(10-9)-(10-10)测定溶液的pH

3

1 1 4 4 演示 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