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框架及其实验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6:37: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框架及其实验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基础的探索已有部分成果问世,如张华的《经验课程论》。[2]与其具有政策的保障和理论的支撑相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经验几近空白。

二、实验的展开 (一)课程的总体构想 1.课程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课程原则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2)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

第 1 页第 1 页

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3)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5)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3.课程结构

基于小学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并着眼于实现课程结构的年段衔接,实验尝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呈现形态为“品德与生活”),从而构建小学—一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体系。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三个维度:自然、社会与自我,课题组规划出东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结构(见图1)。

4.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19年2月~7月):通过随机抽样,分别在三、四、五年级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进行跟踪。实验班按照“探究自然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三条线索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由点到面的过渡。一、二年级按照课程结构中的规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原实验班(五年级已毕业,三、四年级分别升为四、五年级)基于先前的经验开展无主题活动。除此之外,其它班级(三年级以及第一阶段的非实验班级)依然按照“探究自然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的线索实验。

第三阶段(2019年2月~7月):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执行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

(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的准备阶段

第 2 页第 2 页

(1)培训教师。学校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参与、协商,与教师共同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线索与操作方式。

(2)保证课时。通过合理统筹,确保实验班每周五下午的三课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专用课时。

(3)设置机构。成立由科研室牵头,包括德育处、少先队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大组”。

(4)物质准备。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为学生的实践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购置档案袋,存放学生的各类资料、成果和教师对活动的建议、评语,以此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长足迹。

(5)动员家长。召开家长会,发布校报《东方桥》专刊,取得家长对课程开设的理解与支持。准备《家长建议书》,使家长有机会参与课程建设。

2.课程的实施阶段

一、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多采取整班活动的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活动。三至五年级则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从旁协助。本文仅报告3—5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实施框架(见图2) (2)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探究自然世界

●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卷(调查表一)创设问题情境,经由小学生的自主选择确定活动的方向。

●通过对问卷进行分类安排活动组织形式。按照学生的回答把调查结果分为四类:独立研究某一事物;合作研究某一事物;同一研究对象,部分学生要求独立研究,而部分学生希望合作研究;只有一个学生选取了某一研究对象,但又希望与其他同学合作。前三种类型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确立活动组织形式。第

第 3 页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