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22:06: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6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引入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来欣赏黄山的奇松。 ..

二、图文对照,辨别特点

瞧,我们来到了观松最佳处——玉屏楼,这里有黄山的三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那到底谁是迎客松,谁是陪客松,谁是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给三大名松冠名。

冠名,说理由。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点示名称(恭喜同学们冠名成功)

三、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过渡:那三大名松到底怎么个奇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来细看个究竟。 1、迎客松

(1)先来看看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迎客松段落,边读边想迎客松奇在哪儿?

(点示:迎客松段落)

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是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2)你是怎么理解饱经风霜的?

瞧,这棵迎客松有10米多高,年龄有800多岁了,在这漫漫的800多年中,它禁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要点包

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是呀,岩石困不住它,狂风撼不动它,烈日晒不死它,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

往。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

虽然它饱经风霜,但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虽然它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奇不奇?这是一株怎样的迎客松呀?(板贴——百折不挠 生机勃勃) 有人写了这样的诗句赞颂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

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谁来把迎客松的这股精神通过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嗯,大家被你的朗读感染了,一起来读一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继续交流

b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学生做动作、看图)远远望去,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在热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在作者眼里,这不仅仅是一株松树,更是一位怎样的主人?(板贴——热情好客)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谁能把迎客松的热情读出来?指名两生读

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流连忘返。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也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一起读。

同学们,正因为迎客松是黄山松中的元老,它有这样的奇姿态,奇精神,所以,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原来这迎客松非同一般啊,请同学们好好练读迎客松这一整段。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奇松中的奇松吧,齐读.

2、陪客松

那陪客松又奇在哪儿呢?(点示:陪客松段落)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读,再说一说。

交流“巨人”,真高大呀!指名该生读

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 朗读 3、送客松

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送客松奇在哪儿,自由读,交流

“盆景”大家都见过吧,谁能把自己对盆景的了解说一说?(人工加工的植物)

为什么把它比作天然盆景?(这是经过艺术创作的人工盆景,这是天然的送客松,像不像?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也能像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雅。)奇不奇?)

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男生,女生比赛,看谁读出了送客松的奇风采?

4、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三大名松的奇特之处,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在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时有什么相同之处?(①写出了三大名松的特点,——板贴抓住特点;②展开想象)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有详有略)追问为什么要详写迎客松?(因为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

5、是呀,作者依据三大名松的姿态特点,展开想象,赋予了奇松生命,详略有致地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魅力,现在就让我们捧起书本,齐读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来尽情地展现它们的神奇吧。

三、欣赏奇松,仿写奇松

1、黄山的松树不止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种,还有许多许多种,它们——引读(点示)最后一段。

2、这一段围绕哪句话在写?

还有哪儿也突出了黄山松千姿百态?(省略号) 3、欣赏图:那就让我们来欣赏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吧。 说感受,齐读最后一小节。

4、仿写: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我们何不也来写一写pk一下。(写孔雀松或团结松,姿态+想象)提示:提笔即练字,坐姿,握笔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同学们,刚才我们仿写了黄山松。有一位诗人,在游览了黄山后,也写了一篇诗歌《黄山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同学们,这首诗歌重在歌颂黄山松的什么?是呀,作者不仅仅歌颂了黄山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是在歌颂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歌颂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3、同学们,要是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姿态,怎么读课题? 4、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精神,怎么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