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6《巨人的花园》导学案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29: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6 巨人的花园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巨人的花园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本课“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13个生词。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花园的不同景色和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不同变化。 3.通过朗读、品味,感受童话的有趣。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花园的不同景色和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不同变化。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 2.查找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原文读一读。(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体现花园景色变化的语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课件出示童话王国,以及一些常见的卡通人物。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一、故事导入,激发情趣(用时:5分钟) 喜欢的童话。 2.导入新课: 作者相机介绍作者王尔德。 阅读了原著《自私的巨人》,你觉得本文的题目是否应和原著一致? 1.课件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牌”“惩”“啸”的笔顺及“硕”“允”“颊”的读音。 学生活动 1.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童话,如《丑小鸭》《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快乐王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个别学生借助教师的追问,简介喜欢的理由。) 2.学生汇报交流:原著的题目直截了当地突出了主题和人物特点,而改编的课文题目更能引起读者的想象。 教学提示 1.喜欢童话的理由可以从童话的语言特点、故事情节、人物精神、主旨等方面去阐述。 2.在介绍作者王尔德的时候,可以相机介绍童话,比如丹麦的《安徒生童话》、中国的《叶圣陶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 1.学生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 1.初读环节比较耗时费力,但(1)圈出生字、新词。 (2)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生字表,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朗读带有生词的长句,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1)“硕”读shuò,不读suò。 (2)“允”读yǔn,不读rǔn。 (3)“颊”读jiá,不读xiá 教师指导书写: (1)“牌”字的左边“片”的笔顺为:撇,竖,横,横折。“牌”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认真做好了预习,课堂上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所以生字新词的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做到人人参与其中。 2.在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叙述语言尽量简洁。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十画是撇。 (2)“啸”字的最后四笔是撇、竖、撇、点。 (3)“惩”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默读课文,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围墙的小洞钻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春意盎然。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并批注自己对文中产生的疑问。 2.交流几个集中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用时:10分钟) (1)巨人的花园一开始是什么样子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的?他回来后,花园又变成了什么2.教师帮助学生结合题目梳理主要问题。 样子? (2)巨人为什么禁止孩子们在花园玩耍? (3)孩子们被训斥离开花园后,为什么花园不再美丽? (4)最终,巨人做了什么改变?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花园一开始是美丽的?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激发学生对美丽花园的向往和喜爱。 1.学生抓住“柔嫩、丰硕、悦耳”等词语,感受在巨人回来前花园是美丽的。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抓住描写花园美丽的词语,注重语调,读出自己的理解。 熟读课文,画出描写巨人回来后花园变化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读一读,并且按自己的理解作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回顾导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学生活动 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一个自教学提示 1.学生概述课文主要内容时,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课下联系课文思考,最好能圈画出相关语句。同时,以设疑来结束第一课时,实际上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范读。 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诸多的问题,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当场就让学生相互解决,把一些与课文重点相关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下来,在精读环节一一解决。 在解决疑惑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看看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哪些小节中,以此来学会给课文的段落概括意思。 四、精读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内容(用时:8分钟) 五、总结设疑(用时:2分钟) 教师总结设疑: 巨人回来前花园如此的美丽,为什么巨人回来后花园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

入,设疑启思(用时:6分钟)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内容大胆设疑。 私的巨人禁止孩子进入花园,导致花园长期处于冬天。他醒悟后,拆除围墙,让孩子们涌入花园。孩子们带来了春天。 2.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巨人回来前后,花园的景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种变化与巨人有什么关系呢? 1.(1)生自由阅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画出描写巨人回来后花园样1.引导学生朗读第3~11自然段,子的句子。同时课件出示巨人回来找找巨人回来以后,花园的变化。前和回来后两次对花园不同的描说说巨人在行动和思想上有哪些变化。(课件辅助) 2.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的作用。二、精读课文,理解内涵(用时:18分钟) 亲吻着他的脸颊。 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当初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3.指导朗读描写巨人醒悟后的言行的句子。讨论:此时,你觉得巨人是个怎样的人呢? 4.课件出示描写巨人醒悟前后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说说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写,对比朗读。 (2)师生互动,联系上下文想象,找到巨人说的话,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会怎样想,表情会是什么样的?巨人的性格怎样? (巨人冷酷、自私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冷酷无情。) 2.抓住重点词朗读句子,理解主要内容。 想象,互相交流。巨人从小男孩的动作中读懂了什么?(安慰、理解、宽容、劝告、尊重、勇敢、热情……)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假如你就是小男孩,你会对巨人说什么?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抓住描写巨人言行的词句进行理解。(巨人明白了,孩子们的到来会给他带来美好的春天;他的自私带给他的只有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4.学生借助课件,分析运用对比写法的句子,领悟文章的寓意。 寓意:只有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回归整体,感悟写1.整体感知,体会对比写法。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对比描写的词句。 学生表演课本剧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抓住人物特征,从1.对于巨人的心理活动及表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说话的过程中体会巨人的性格特征。 2.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让学生把感悟到的情感融入对课文的朗读中,这样的朗读才能打动人心。 3.在对句子的比较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让学生知道对比的写法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使巨人的形象更加鲜明。 不必要求过高,说出大意即可。 2.设疑时,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自行探究解决。 课件展示:小男孩伸手搂住巨人,(1)学生研读小男孩的作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