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期末复习提纲定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8:15: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0年秋季学期经济类“国际贸易”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一、复习方法指导和总体要求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理论基础课,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和讨论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当今国际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涌现的一些重要问题。这门课程主要有三部分组成:1、国际贸易理论;2、国际贸易政策;3、国际贸易实务。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可以与《国际经济学》相结合来学习;第二部分是重点,是国际贸易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实务部分,内容比较琐碎,可以结合《国际商法》、《国际信贷》等课程来学习。在复习准备考试时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每一个学科的基本框架和分析方法都须要初学者牢记,尤其是为保证通过考试时,对这些内容,除了死记硬背没有其他办法。但是,对另一类理解与发挥类型的题目,则由于其数量较多既不可能一一牢记,又不必死记硬背,出这些题目主要是考察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 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牢记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学科中的素质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问题的理解,才能做到考场上在记 忆不清的情况下较为完整地答题。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期末复习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教材(《国际贸易》,王俊宜、李权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 2、复习提纲,以此界定考试范围,请按照该提纲参照课本与讲义进行复习。 3、每周论坛上公布的学习导引以及作业,该部分为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三、试卷结构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大题是名词解释,一共给出六个名词,进行解释。

第二大题是简答题,一共给出四个小题,对这四个小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回答。

第三大题是论述题,一共给出两个小题,对每一个小题都要进行详细论述,必要时需要加入作图分析。

四、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

在国际贸易中,为什么贸易双方都能获利?古典经济学家(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用简单的数字,非常透彻地说明了贸易获利的源泉。 一、重要概念:

1、绝对优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一国比另外一国上更有效率。

2、比较优势:对于某种商品,一个国家生产的机会成本(以其他商品计)比另一个国家更低,则在该国家在这个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机会成本: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每多生产一单位的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该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曲线:亦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即一个国家在一定的资源核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劳动生产率,可以生产最大产量的两种产品的组合曲线。

5、无差别曲线:同一条曲线上无数个点,各点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这些不同数量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是没有差别的。

6、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线以下的部分,代表生产者实际收入与愿意接受的最低收入之间的差额。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实际支付价格和愿意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二、简答和论述部分内容

1、重点掌握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可以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对该问题加以说明。

2、理解一般均衡的贸易获利分析,熟练掌握局部均衡中的贸易获利分析。 例:对局部均衡中进口国贸易获利分析

S P1 P2 0 a b c d D Q1 Q0 Q2 以某进口国的面包市场为例。该国在开放面包进口以前供求达到均衡,市场价格为P1,

市场销售量为P2。后开放面包进出口市场,由于在国际市场上面包销售价格低于本国价格,因此面包销售价格从P1下降至P2,本国面包生产量为Q1,面包销售量为Q2,Q2- Q1部分

的面包由国外生产者来提供。

福利分析如下:

生产者福利变化:进口前生产者剩余为价格线P1以下,供应线S以上的部分,进口以后生产者剩余为价格线P2以下,供应线S以上的部分。前后比较生产者剩余下降了a+b部分。

消费者福利变化:进口前消费者剩余为价格线P1以上,需求线D以下的部分,进口以后生产者剩余为剩余为价格线P2以上,需求线D以下的部分,生产者剩余为a+b+c+d。

社会总福利变化:生产者福利与消费者福利之间相同部分互相抵消,最终社会净福利增加了c+d部分。

对局部均衡的出口者福利也以相似的方法进行。 第二章 要素比例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素比例理论进一步解释了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源泉,除劳动生产率,也就是技术外,还有要素比例。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要素比例学说。 一、重要概念

1、要素禀赋: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是指该国某种生产要素的富裕程度,要素禀赋的不同是指不同国家相较而言,一个国家会在某些生产要素比较丰裕,在另外一些要素上比较稀缺。

二、简答和论述部分内容

1、掌握要素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了解要素比例理论的局限性。

2、掌握要素价格均衡化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解释要素价格均衡化在现实世界里未能成立的原因。

3、重点掌握“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例“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答:(1)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2)第一种解释是,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确实是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然而在50年代至70年代,相对进口,美国没有出口更多的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这是因为相对而言,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