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3:07: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 )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

学习提升能力 第 1 页 (共 63 页) 知识改变命运

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 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

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 ) 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 C、资源配置方式 D、经济增长与发展 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 )

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 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 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 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

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 )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2)马克思并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但这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3)马克思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这也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2、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答:(1)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它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性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它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

1.政治经济学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的原因是什么?

答:(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济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2.政治经济学为什么不是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答:(1)政治经济学最初称为经济学,经济学是在古希腊奴隶社会时出现的,着重研究努力的家庭经济管理或庄园经济管理。17世纪时出现了政治经济学,它突破了家庭或庄园经济管理,将研究的内容拓展到整个社会既国民经济,因而称为政治经济学,以别于过去只研究家庭或庄园经济的经济学。因而政治经济学,不是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2)政治经济学现在简称经济学。我国现在将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科,以区别于应用或管理等经济学科。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本章重点难点

学习提升能力 第 2 页 (共 63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及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学习目的

了解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创造先进生产力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 B、劳动资料 C、生产资料 D、科学技术 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工具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D、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工具,生产资料 3、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

A、主要是文化活动 B、改造经济体制的过程 C、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 D、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生产资料包括( )

A、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D、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 5、生产力状况包括( )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 B、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力水平 C、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D、生产力变化和生产力发展 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影响 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表明它是( )

A、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不可能被人们所认识

C、不可能被人们所利用 D、不可能被人们发现其作用的 8、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

A、生产要素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生产过程

参考答案:1、A 2、C 3、D 4、C 5、C 6、A 7、A 8、B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物质资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是因为( )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人的因素和物质的因素 C、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社会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E、物质资料生产是布点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过程 2、社会生产力( )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反映 3、社会生产关系( )

A、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B、是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C、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的关系

学习提升能力 第 3 页 (共 63 页) 知识改变命运

D、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 E、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4、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可以( )

A、促进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B、使生产资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节约 C、使生产力的诸因素更有效结合 D、在较短时期内完成某种规模较大的工作 E、提高劳动生产率

5、经济规律的类型有( )

A、各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 B、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某种社会形态全部的经济规律 D、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E、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6、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包括( )

A、共有的经济规律 B、特有的经济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价值规律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参考答案:1、ACD 2、ABCD 3、ABCDE 4、BCDE 5、BDE 6、ABCE

三、简答题

1、劳动过程中的简单要素是什么?

答:(1)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它们是劳动过程中最一般,最基本,最普遍适用性要素,任何劳动产品都是这三个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2)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劳动过程简单的要素的基础上,会逐步加入某些新的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它们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过程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 2、怎样理解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 答:(1)生产工具是人们用来影响或者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是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重要条件。(2 )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上。 3、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是怎样的?

答:社会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所构成的。(1)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和首要的生产力,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起着最根本的和主导作用。(2)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即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总和。 4、怎样理解分工的社会性质?

答 (1)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分工,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2)在剥削的社会制度下,分工被剥削阶级所利用,作为剥削劳动者或者强国剥削弱国的一种手段,使分工带有了阶级对抗的性质。(3)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分工不再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但仍然存在旧社会分工,突出表现为工农业分工,城乡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 5、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体系?

答;生产关系体系是指广义的生产关系,它是相对狭义的生产关系而言的。(1)狭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即现实的生产过程,如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或者农业的耕种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2)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也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所形成的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体系。 6、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答:(1)社会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制度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发展。(3)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即五种基本社会生产关系,包括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7、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类型?

学习提升能力 第 4 页 (共 63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答: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明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系。(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明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本质联系。

四、论述题

1、怎样认识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1)简单协作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没有分工,知识共同协力完成同一种工作。复杂协作是许多劳动者在分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协同劳动。(2)简单协作并非许多个别劳动的叠加,而是克服了个别劳动的局限性,通过劳动的结合,创造出胜过个别劳动的集体生产力。复杂协作则能使劳动专业化和工具专业化,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生产力。(3)随着分工的发展,劳动协作从生产单位内部协作,发展为国家内部协作,进而发展为国际协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如何认识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及其作用?

答:(1)分工与协作是劳动过程的俩个侧面,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是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越是高,协作也就越加发展和密切。(2)分工协作的作用和意义。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使生产资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节约,促进生产力的各个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结合,在短期内完成某种工作,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3、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是怎样的?

答:(1)生产关系首先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这是狭义的生产关系。(2)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或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因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要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从而形成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关系,这就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或称生产关系体系。

4、如何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应该从以下方面认识:(1)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建立合适生产力状况的新型的生产关系。(2)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超越看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不可能长久的保持下去。(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5.经济规律体系是怎样构成的? 答:(1)经济规律体系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各种经济规律的总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都有多种经济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组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其中既有为各个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也有该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2)在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发展方向,对该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个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中,基本经济规律是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其他经济规律作用的范围和程度,都要服从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受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而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又能促使基本经济规律更好地实现。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本章重点难点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区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区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及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 学习目的

学习提升能力 第 5 页 (共 63 页)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