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期末题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39: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填空

1、“行政学”一词是由德国学者斯坦因首次提出的。

2、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

3、西方近代史上的政治学,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以及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形成的行政法学,是现代西方行政学的理论渊源。

4、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 5、威尔逊认为在行政管理活动当中,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

6、在《政治与行政》这本篇幅不大的行政学经典著作中,古德诺扬弃了政治学上立法、司法、行政的三分法,而对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

7、怀特认为,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就是对国家政府中“市政、邦联或联邦行政的研究” 8、怀特认为:当代人事管理有两大支柱:一是选拔人才,一是职位分类,二者缺一不可。 9、古利克把行政机关所具有的职能总结为POSDCRB这个首字母缩略词。这个缩略词的字母代表行政机关的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10、西蒙主张用“行政人”来取代“经济人”,而行政人的基础便是“有限理性”。

11、西蒙依据组织活动的类型和决策所采用的技术的不同,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种类型。

12、在韦伯看来,他所谓的“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13、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生态要素有五种,即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符号系统以及政治构架。

14、新公共行政学则强调,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会公平,在于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基本价值。 二、名词解释

1、虽然它们相互矛盾,但是它们彼此却可以并行不悖,所以这些“行政原则”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之为“行政谚语”。

2、所谓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具体地说就是,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备选方案,如果拟采用的备选方案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备选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

3、什么是彼得原理:“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4、帕金森定律:组织机构所完成的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多少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管理层次的增加也与工作本身无关。他认为,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是由一个规律性的动机所导致的,亦即“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1、古德诺的主要思想

(一)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

古德诺认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他将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之为“政治”与“行政”。但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两种功能之间的划分那样,来得一清二楚,实际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和执行之间协调一致。 (二)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一: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

为了使政治功能与行政协调起来,政府体制中的政治机构必须对行政机构进行控制。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法定制度达到的,比如,英国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而有时这种控制则是由法外途径实现的,像美国,这种控制是由政党来完成的。不过,这种控制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这种控制就不应该施行了。

(三)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二:行政的适度集权化

古德诺认为,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问题,而且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问题。美国是将分权理论贯彻得最为彻底的国家,尽管美国的这一政治试验有它可取的一面,但是其弊端也不可忽视,在这些弊端中,最大的弊端要数它导致的政治与行政的失调。这种分权,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的分权,造成了行政力量统一性的破坏,从而使国家意志的执行出现了问题。 (四)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

美国的政府体制保持稳定和协调依靠的是政党。通过政党对立法机构成员和执行机构成员的挑选,而恢复了美国法定政府体制割断了的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某种有效控制;通过政党对行政官员的挑选,而恢复了被法定体制所阻止的国家行政系统的大一统性质,建立起一种必要的行政集权。 (五)美国加强民主和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考虑到政党在美国政治体制中具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古德诺认为,必须使美国的政府体制做出某种调整以正式容纳政党这个现实,发挥它已有的协调功能,制定出政党的行为规范,减轻和消除政党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因素。

2、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合理的分工

明确划分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严格固定这种分工,是官僚制的重要特征之一。韦伯认为,组织根据分工要求规定每一职位均有特定权责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组织成员通过训练掌握专门技能,更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官僚制组织是一个等级实体,具有等级与权力一致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等级实体中,将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统一的指挥链条,沿着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由最高层级的组织指挥控制下一层级的组织直至最基层的组织。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在实行官僚制的组织中,管理工作不是随心所欲进行的。官僚制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韦伯认为,这些规则和程序是根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制定的,它们具有稳定性,可以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件

在实行官僚制的组织中,一切重要的决定和命令都应形成正式文件下达,并要记录在案,用毕归档,为此,官僚制组织要设立一个妥善保管一切记录和文件的“档案馆”。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的这一特征使得组织独立于个人之外。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韦伯认为,人的个人情感和好恶等非理性因素常常会影响其理性、合法性和客观性,进而会助长亲情、裙带和偏爱等关系,而这一切都会严重干扰和妨碍组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人的行为的,人们在处理公务时只应考虑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而不应考虑任何私情关系。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官僚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专业管理人员的增加以及在各业务部门中专家人数的增加。韦伯指出,官僚制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之上的,为了有效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各个部门均有一套稳定且详细的技术规范要求,因此,组织在各个领域都必须配备专家和技术人员,以适应工作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官僚制组织必须为成员提供各种必需的专业培训,以便使其具备和增强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量才用人,任人惟贤,因事设职,专职专人。

根据韦伯对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分析,它显然属于一种典型的行政组织。他认为,从技术观点来看,这种纯粹的官僚集权式行政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因此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绝对必要控制的最合理的手段,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其他组织形式要优越,它能够正式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任务中。

3、在厄威克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1)目标原则

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方向和标准,组织有了目标,其成员才能有所适从,明确清晰的目标既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又是其团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

厄威克提醒人们必须没有任何倾向性地确定相应的组织机构,然后再采取步骤“为组织机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