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 21:29: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例1: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米 总价/元 1 3.5 2 3 7 10.5 4 5 6 7 8 ...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学生根据提示,完成上面几个问题。 3.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a 从上表可以看出,总价与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应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b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c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d 上表中,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5.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y/x=k(一定)
6.教学正比例图像
(1)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相对应的数都看作一个数对,引导学生在格子纸上描点,然后连线。
(2)观察图 ,,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射线。
14 17.5 21 24.5 28 ... (3)、根据图像判断,如果买9米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4)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 引导学生在格子纸上查找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举一举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设计
正比例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第6课时
课题:正比例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的第1---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回顾再现 1、请你说一说正比例的意义。
2、根据刚才所说的,想一想成正比例需要几个要素?
指名说正比例的意义,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要看:两个量是否都变化,是否相关联,比值是否相等。
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
青岛啤酒厂有一条自动生产线,每分钟生产啤酒60瓶,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产啤酒多少瓶?
讨论学习:生产啤酒的数量与生产的事件是不是成正比例? 1、分组学习,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 2、检查学习效果。
3、练一练: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指名辨别,并说明理由,要求说清楚两个量的比值是谁,是不是一定。 4、判断练习
(1)每个小朋友年年都要长高,那么小明的身高和年龄。 (2)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平行四边形得高与面积 (3)每公顷播种量一定,播种土地的公顷数与需种子数。 5、概括小结
谈话: ①:我们在用比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两种相关联的量要成正比例关系) ②: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a 分析判断b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c设未知数列等式d求解e检验写答语) 尝试解题,学生练习后讨论小结解题步骤。 学生同桌讨论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补充练习:
2个箱子能装24瓶啤酒,40箱能装多少瓶啤酒?(用比例解)
(关注学生正确找出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每箱啤酒的瓶数一定,啤酒总瓶数与箱数成正比例)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尝试练习:用比例解决相关问题,关键是找清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什么,它们之间的比值是多少。
三、练习九的第1---7题
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然后计算和比较几组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最后,根据正比
例关系的意义作出判断。
第2题,引导学生根据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定义判断。 第3题,引导学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
第4题,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成比例关系的定义来列出比例式。
第5题,使学生知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前提下,任何物体的高度与他的影子的长度都是成正比例的量。
第6题,让学生通过填表,描点,连线发现,n是自然数,2n表示的是偶数,2n和n也是成正比例的量,比值等于2是不变的,图像也符合正比例图像的特点。
第7题,重在引导学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
四、小结: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课题:反比例: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2,第48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具准备:杯子 、 水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1.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7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