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备课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 19:30: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难点:正确能判断正、反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知:

1.出示课题。 2.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表1

路程(千米) 时间(时) 表2 速度(千米/时) 时间(时) 100 1 50 2 20 5 10 10 5 20 5 1 10 2 25 5 50 10 100 20 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判断: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路程路程=速度 =时间 时间速度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 被除数—定, 和 成 比例。 (2)前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3)后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四、课堂总结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10课时

课题: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学第5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老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 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自学课本第53页中的例1上面的知识 ,把重要的地方画上线,不懂的问题用铅笔标在书上。并思考下列各题。

(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

(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有( )比例尺和( )比例尺。 (2)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2.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每一幅地图都有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3.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500厘米。 生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 师:比例尺1:5000000是什么意思?

4.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5.学生回答,师评价并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6.学习例1,出示例1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要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关键要知道什么? 指名汇报公式。

学生独立计算,强调单位要统一。

7.思考:比例尺能带单位名称吗?比例尺一定的情况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教学第53页“做一做”。 2. 练习十第1---4题。

四、课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第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2、“做一做”,第55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

1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