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污染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56: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件编号

版本

初始污染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修订历史记录[至多存五版的历史修订记录] 版本 发行日期 文件更改申请编号 修改内容

|

1. 目的:

通过生物实验方法,检测未灭菌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数量。

2. 主要设备:

设备名称 高压蒸汽灭菌器 净化工作台 超声波清洗器 混匀器 三角烧瓶(具塞) 酒精灯 3. 试剂:

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大豆酪蛋白琼脂 沙氏葡萄糖琼脂

4. 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配制需要的培养基﹑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并灭菌,准备灭菌的培养皿和三角瓶等。

5. 试验步骤:

5.1. 样品数量::同一批号产品5件。 5.2. 浸提液制备:

5.2.1 浸提介质为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5.2.2 已提前30 min开启净化工作台。使用前用75%乙醇消毒净化工作台的 内表面。 5.2.3 用75%乙醇消毒受检样品的外包装。 5.2.4 本操作以无菌操作方式在净化工作台内进行。打开样品的内包装,取 出样品,用己灭菌的剪刀剪切样品为3 ~5cm的小段(包括样品Hub段),放入己灭菌的150ml的带盖三角瓶内。加入20ml已灭菌的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盖好瓶塞。 5.2.5 依据上述方法,完成所有样品的处理。 5.2.6 提前30~60min开启超声波清洗机,设定温度为37℃。如需快速达到 设定温度,可用温水注入超声波清洗机内。 确认达到设定温度后,将上述 完成的三角瓶放入超声波清洗器内(注意:不得打开瓶塞,否则弃之!), 启 动超声波发生器,振荡样品10min,取出擦干三角瓶外表面。 5.2.7 再将上述盛有样品的三角瓶置于混匀器振荡1min。此液体即为样品浸 提液。此液体浸提液制取后1h内使用。

5.3. 使用75%乙醇消毒上述制备的浸提液的三角瓶外表面,并将其转入超净工作

台内。

5.4. 使用无菌吸管,吸取2ml浸提液,移入已灭菌的空培养皿内。每一份浸提液制

备2份平行的培养皿。将灭菌完毕,已冷至约45~50℃(水浴锅保温)的大豆酪蛋白琼脂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逐一加入上述培养皿内,每种培养基分别倾注2个平行的培养皿。每一培养皿 加入约15~20ml的培养基,盖上培养皿外盖。放置于净化工作台内表面,轻轻摇动使溶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静置净

|

化工作台内待其凝固。

5.5. 待培养基已完全凝固,取出培养皿。并关闭净化工作台。

5.6. 将营养琼脂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内,30~35℃(一般设置为32℃)培养3天,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内,20~25℃(一般设置为24℃)培养5天。培养结束后记录菌落数量。

5.7. 试验结果以培养完毕后菌落数据为准。 5.8. 判断试验结果合格标准为:不超过100cfu/unit.(参考标准:GB15980-1995: 一

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卫生标准)。 6. 报告:

6.1 在初始污染菌试验结果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中填写检测样品名称、检测样品数

量、检测样品批号、检测区域温度、湿度、培养基种类、菌落数、检测结果、检测人、检测日期等相关项目。

6.2 填好初始污染菌试验结果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编号,编号分别以英文字母BR

和BF及检查完成日期组成,如初始污染菌试验完成日期为2012年03月10日,则该次试验结果原始记录编号为BR120310,检测报告编号为BF120310。如同一天完成多批产品初始污染菌测试,则在此编号后加阿拉伯数字序号,如BR120310-1表示2012年03月10日完成的多批产品初始污染菌测试中的第一次结果原始记录。

6.3 确认原始记录及报告完成后,在文控中心保存。

7. 附件:

7.1. 初始污染菌试验结果原始记录 7.2. 初始污染菌试验检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