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4.1牛顿第一定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02: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 教材 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班级 日期 高一(8)班 2019.11.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 2.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惯性; 3.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分析影响惯性的因素; 4. 能用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 体会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阅读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认识过程,让学生知道到人类认识自然和世界的艰难,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2.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提升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引入 (通过实验引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Ppt、flash、木块、小车等 主要内容及教师活动 环节一: 实验1: 将木块放在桌子上,使得木块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思演示实验考并回答老师提出法 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入,引起学生好动起来。 奇心,引出教学 问题1:要想让木块动起来,可以主题——力和运动关系) 动关系发展史介绍: 有哪些办法? 环节二: 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力和运动关系 环节二:力和运设问:在我们对木块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生活经验的 后,静止的物块开始运动,撤去力后,影响,一部分学生 物块听了下来,这是不是说明力可以会认为是在力的作 用维持了物体的运 重复上述过程,维持物体的运动? 第 1 页

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对力和自己的判断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动) 让学生阅读课文, 了解亚里士多德的 观点 学生观察实验现 对比法、运动关系 做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通过亚里士多讲授:在两千多年前,希腊著名哲学 德的观点,让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想法跟你们完全一发学生对新知 在实验的过程同学们观察实验。 实验二: 过程一:小车背面与桌面接触,用手推小车,撤去手。 过程二:小车正放在桌面上,用生产生共鸣,激致,但是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下面请 识的学习热情。 象,思考讨论并回实验法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两组对比实 中,通过对比分手推小车,撤去手。 析实验现象,产问题: 下一步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 能在两千多年中被人们所认可? 教师补充总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是建立在 么不同 (2)两过程中小实验现象不同生认知冲突,为 (1)一、二过程中实验现象有什 验,学生认识到在 过程二中,虽然撤 去了力,小车并没 有立即停下来,而 是继续运动一段后 听了下来,从而认 识到力不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推 翻亚里士多德的错 误观点。 观点奠定基础。 的原因是什么? 设问: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学生讨论并回答: 根据学生学情,可 能回答: 的事实相符。 跟日常观察到 秩序、阶级、地位和目的这些观念之 上;它和日常所观察到的许多事实符 合的很好;这两个方面的理由决定了 第 2 页

通过介绍伽利理想实验这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习惯 环节三 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牛顿他的理论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多大2019年的理由)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 略,让学生了解 疑,是因为他意识到了摩擦力的存科学思维方法。 善于思考,思维缜密)。 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 1、伽利略理想实验思路 在。(伽利略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客观事实:小球从一个斜面的高 处滚下, 会滚上另一个对接的斜面, 摩擦力越小,越接近原来的高度。 假 想:摩擦力大小为零,观察小球在另一个斜面的运动情况。 对接斜面倾角越小,运动距离越动下去 2、理想实验过程: 学生观察flash动画,体验伽利略理想实验方法;体会理想实验的精髓。 (介绍实验仪器及过程) 3、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 推 理:小球将会达到同一高度 远, 对接斜面倾角为零,小球一直运 力若无摩擦力,运动物体会一直运动 下去。 4、介绍理想实验法的实质:理想实验法(又称想象创新法,思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