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5 14:1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范围)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2.通过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位置和范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烟台、威海容易形成“雪窝子”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区域位置特点分析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烟台威海为什么是“雪窝”的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领悟到学习有用地理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教学难点】

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范围和居民生活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知识链接的思路带领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你有没有觉得亚洲跨经纬度范围都很广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亚洲的范围知识吧!

讲授新课──用学生活动和实践链接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新思想

二、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范围)

情景四:创造学生活动,教给学生思考大洲范围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亚洲的范围广大

学生活动:作比较──认识世界第一大洲。

活动要求:

1.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

2.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看哪组的发现准确而全面。

2

小组讨论后举手抢答,其他小组的同学点评、补充、纠正,教师归纳总结: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思维的火花,让“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落到实处。

拓展延伸──用上节课学习亚洲位置和这节课学习亚洲范围过程中发现的学习方法,由此及彼发现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体验学习方法的拓展运用

教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分析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那我们用学到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好吗?

学生活动:拓展运用──分析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地图(教材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同样可以看出其他大洲在世界的位置;图6.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图),简述北美洲的位置。

2.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完成表格。

比较项目 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濒临的大洋 面积 所跨纬度范围 所跨经度范围 亚洲 北美洲 小组讨论后举手抢答,教师明确答案。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是否学会的依据不是对教材承载的知识量掌握了多少,而是学生是否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对北美洲与亚洲的对比这一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还存在问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的环节和策略实现反思。

承转:与北美洲相比,亚洲的面积几乎是北美洲的两倍。由于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如下的思考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