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成长的四个阶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0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r. Montessori 认为,要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必须先从大局着手。先对整体全貌有一个了解,再深入其中的细节。就像建房子,整体的构架建好了,不仅对枝节构建是一个指引,更重要的是知道最后结果的方向。带有目的性地学习,才会让结果事半功倍(怎么越写越像毛概了——。。。)。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人类成长的四阶段吧!

人类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人类的发展是一系列的重生”暗示着在四个阶段中,人经历着生理与心理的巨大变化。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六岁,称为幼儿期(Infancy);第二阶段从六岁到12岁,称为孩童期(Childhood);第三阶段从12岁到18岁,称为青春期(Adolescence);第四阶段从18岁到24岁,称为成年期(Manturity)。

人类发展的第一时期,也就是从出生到六岁这六年,处于此阶段的幼儿被蒙台梭利教授喻为“精神胚胎”。处于零到六岁的孩子处于敏感性时期(sensitive period),对“秩序”“语言”“感官觉知”“数学”及“礼貌”会产生特殊的反应与接纳能力。比如语言,一个六岁之前的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三门甚至三门以上的语言。第一阶段又可分两个时期,从出生到三岁以及从三岁到六岁。从出生到三岁的婴孩拥有成人截然不同的,或无法匹及的大脑。并且此时,婴儿对成人给予的刺激物较不为敏感,因此成人无法对这种大脑进行直接的影响。蒙台梭利教授认为,“没有一所学校是为处于此阶段的儿童而建立的”。第一时期的第二小阶段是从三岁到六岁,此阶段的幼儿心理状态比较稳定,但是“personality” 经历着巨大变化。试着比较一个人出生时的状态和六岁时的状态,也就是在零岁,孩子的大脑处于一无所知的“零的起点”,到了拥有可以进入小学学习各类知识的智力。不难看出,在这六年间,一个孩子其实已经悄悄地经历着怎样的变化!此时此刻,你是否疑问,这些转变(transformation)是如何产生的呢?后章节将详细探讨造物主赐予婴孩的神秘礼物---“吸收性心智”。

第二阶段,从六岁到12岁。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较为稳定是处于第二时期的儿童较为显著的特征。此阶段的孩子身体开始强壮,不像第一阶段是那么柔弱。在生理方面,换乳牙,身高长高是较为明显的生理变化。(特别提醒妈妈们在孩子换牙时要多多用心,因为家弟就因为一不留神,最后一颗小牙歪掉了~~)在心理方面,道德与社会公正(moral and social justice)开始建树。喜欢抽象与推理事物,想象力强。好奇心强,how? Why? (温馨提示:带孩子一起探索,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答案会让孩子更加有求知欲哦~)开始走出家庭与班级的活动圈,喜欢去更多未知的地方探索。(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动物园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出于6到12岁的孩子吧~)多带孩子走出去,好好喂饱他们的好奇心吧!

第三阶段,从12岁到18岁。众所周知,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在生理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突然想起了初中时的敬爱的物理老师Mr.Chen形容蝌蚪到青蛙的变化叫;\)社会性开始增强,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并产生特殊的情感纽带。开始崇拜偶像\,等等。(大家都是过来人,这些特征妈妈们可以回想自身经历去理解。)另外,心理脆弱,非常敏感,自信心不强也是此阶段孩子的特征,所以特别需要成人的理解与鼓励。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是青少年犯罪的多发阶段,他们想独立,想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社会观还未完善,容易偏激,做出触犯法律的时期。youku上那些初中孩子的暴力视频,让人看了十分痛心,也是我们作为未来孩子的教育者需要警戒的。尚若在各个阶段根据孩子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功课,就一定不会那样不尊重生命的悲剧!

第四阶段,从18岁24岁,盼啊盼,孩子终于长大成人啦!身心稳定,开始寻求一种“cosmic task”,我把它理解为回馈社会,实现自我的工作。离开了学校.单学习并未结束。\serve the world? What is your special gift?\带着这些问题,第四阶段的成人展开了“自我探索”与“自我成长的”的“life long learning”。。。。

吸收性心智--幼儿在呼吸中掌握语言

在蒙特梭利早教中,有一个贯穿早教始末的重要理念,即“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这是婴儿从出生到六岁特有的一种“能力”。查阅书籍,我发现很难为吸收性心智归纳出一个完整的概念,即便是蒙特梭利教授本人,也用了整整一本书来解释何为吸收性心智。

关于吸收性心智,我个人理解为潜意识的学习能力。婴儿出生时没有记忆力,除了他在母亲体内所感知到的东西,比如声音,可以说,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一片空白。婴儿从出生的零起点出发,一年后,他突然开口说话了!从无到有,从0到1,是“转变”(Transformation)。它远远比从1到10的变化(Change)更关键更激动人心。正如人类可以让地球变得更好或更坏,却无法知道地球是怎样从无到有产生的。而人类的幼崽--婴儿,正从0到6岁,经历着最这样激动人心的“转变”,而帮助他们实现从零到1转变的,正是蒙特梭利教授所提出的婴儿从0到6岁独具的“吸收性心智”。

语言是人与其他动物最显著的区别。从婴儿的语言掌握过程来揭开“吸收性心智”的神秘面纱。人在婴儿期学到的语言叫做“母语”,它与之后学习的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正如我们说母语,

不用“想”就可以说出来,但是其他语言却需要经过组织才能说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母语不仅仅是我们掌握的语言,更成为我们本身的一部分。举个例子。西餐中,沙拉是蔬菜水果+沙拉酱做成的,果蔬与沙拉酱是分离的。中餐用火炒制,油盐酱醋等调味品进入菜中,已无法分离。即便烧好后用水冲洗,味道也是冲不掉的,因为味道已经被菜吸收,二者融为一体。母语与我们的关系就似中餐,而后学习的语言与我们的关系就似未经烹调的西餐。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因为处于零到六岁的孩子,通过潜意识吸收周围环境给予的信息,环境给他什么他吸收什么。不经筛选,不管好坏,通通被吸收,然后储存在潜意识中有待显化。

婴儿一开始听到的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正如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他们说的话对你来说纯属声音,不具备任何意义。出生的婴儿也是如此,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却懂得其中的含义了!这是从0-1的转变,transformation!但是,这些单纯的声音是怎样被赋予意义的呢?在国外曾经对5岁左右的孩子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其中一人用“现在进行时”孩子讲一个故事,“There has a pig, his name is Timer. One day he goes to a park....”.讲完故事后,让孩子吧这个故事复述给另一个人,你猜发生了什么,这个五岁的小孩,用“一般过去时”复述了这个故事!There had a pig, his name was Timer. One day he went to a park....”.孩子不仅在学习词汇,也在学习语法。这是一种怎样的大脑啊!对于成人来说纷繁复杂绞尽脑汁的语法,儿童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毫不费力就掌握了!此时此刻你还会觉得孩子的大脑比成人的要低等(inferior)吗。

零到六岁是人类掌握语言的敏感性阶段(sensitive period)。赐予此阶段的儿童大脑对语言的掌握能力是成人大脑所无法匹敌的。掌握语言对他们来说就是日常呼吸一样简单。在蒙特梭利幼儿园,除了英语外,还设置了每天的法语课学习二外法语。不少儿童在周末时间根据个人爱好,或文化背景(Chinese bore in Canada)学习“三外”中文。选择在六岁前进行语言的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儿童在六岁前处于语言敏感阶段,以及幼儿独具的“吸收性心智”。过了六岁,“那股火就灭了,西式沙拉和烹调中餐,就不是选择的问题了。”

所以现在,要是那个朋友说起自己的外甥几岁,如果是六岁以下,我就会特别敏感,

“他现在有学二外吗?” “嗯,好像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