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病生教学大纲汇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3:55: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平衡及调节

二、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水肿的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水中毒的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自学)。

三、钾代谢紊乱:钾的生理功能、钾平衡及调节,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特别是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变化以及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的变化特点,以及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防治原则。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特别是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的变化特点,防治原则。

四、镁代谢紊乱:低镁血症的概念、原因与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高镁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自学) 学时安排: 6学时

第三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掌握各项酸碱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其意义,掌握各型单纯性酸碱中毒的原因、机制、机体的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熟悉体内酸碱的来源及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熟悉二重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了解酸碱中毒的防治原则,了解三重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

教学内容:

一、正常酸碱平衡:酸碱的概念,体内酸碱的来源,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包括细胞外液的缓冲作用和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以及肺、肾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二、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pH与H+浓度、动脉血CO2分压(PaCO2)、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的概念、标准值及其意义。

三、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1.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分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代酸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治原则。

2.代谢性碱中毒概念、分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代碱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治原则。

3.呼吸性酸中毒概念、分类、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呼酸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呼酸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治原则。

4.呼吸性碱中毒概念、分类、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呼碱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呼碱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治原则。

四、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二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特点。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特点。

五、代偿预计值及酸碱图:单纯、二重及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计算分析方法,酸碱图的识别方法。 学时安排: 4学时

第四章缺 氧

目的要求:

掌握缺氧的概念,掌握常用血氧指标的含义及正常值,掌握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掌握发绀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熟悉氧中毒的概念及发生机制;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主要因素,了解代谢耗氧率与机体代偿能力及氧疗。 教学内容:

一、概述: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二、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发绀和肠源性紫绀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的代偿适应性变化机制,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障碍的机制。

四、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代谢耗氧率与机体的代偿能力。 五、氧疗与氧中毒:氧疗、氧中毒的概念,氧中毒的原因和机制。

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五章 发 热

目的要求:

掌握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和热限的概念,掌握发热的原因和基本机制;熟悉发热各期的热代谢变化特点,熟悉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一、概念:发热、生理性体温升高与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热与过热的区别。 二、发热的原因和机制:致热原和激活物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的种类、细胞来源及生物学效应。体温升高的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内生致热原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热限及其成因,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三、发热的时相及其代谢特点: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与热代谢特点。

四、 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功能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代谢改变,包括蛋白质、糖和脂肪、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代谢在发热过程中的变化。免疫功能改变。

五、发热的生物学意其义及处理原则:发热对机体有利与不利影响以及发热的一般处理原则。 学时安排: 2学时

第六章应 激

目的要求:

掌握应激、应激性疾病、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等概念,掌握应激的发展阶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反应、应激性溃疡和应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掌握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和表达调控;熟悉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的区

别,熟悉应激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变化和功能变化及心理、精神障碍,熟悉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来源、种类、生物学功能;了解应激原及其分类,了解应激的生物学意义和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一、概述:应激、应激原概念,应激的特点,良性和劣性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概念及分期。 二、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1.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其它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胰岛素、β-内啡肽及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在应激时的变化状态、原因及其意义。

2.应激时机体代谢变化和功能变化:物质代谢率、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变化,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变化的特点、原因、机制及意义。

三、应激的细胞反应:热休克蛋白的概念、组成、生物学特点、功能和表达调节;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分类、来源及生物学功能。 四、应激与疾病:应激与疾病的关系,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应激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机制,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的关系,其它应激相关性疾病。

五、临床处理原则。

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七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要求: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和发生机制,掌握氧自由基、活性氧、钙超载的概念、分类和损伤机制;熟悉缺血预适应的概念和心、脑、肠、肾等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条件和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一、概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原因和条件: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