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论文资源与环境概论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2:27: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业资源与环境论文资源与环境概论论文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 要: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并结合我校多年实践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分层次、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原土壤与植物营养(部分)、农业环境保护(部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部分)以及农业气象(部分)合并为农业资源与环境,隶属于环境生态类。这次专业目录调整对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三个面向”,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各高校学科门类、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所处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可能完全按照一个模式开办该专业,各高校应在教育部颁布的基本框架下,结合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要求,从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两

方面着手构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西部特点和四川农业大学多年的实践讨论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按照教育部专业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地处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且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由土壤与植物营养和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合并而成的现状,确定了我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微生物及其应用等领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实行了将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举,以大众教育为主体,对优质生源进行精英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应于自身的培养渠道,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二、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 夯实基础,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是由几个专业合并而成,范围比较广,涉及到农业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多个领域,学生将来就业和继续深造的范

围都比较广。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加以考虑基础课程,夯实学生基础,增强他们将来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适应能力。

2 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提高专业水平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的基本资源问题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壤、水、气候和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应是本学科研究的主要方面,同时应加强生态与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应在对农业生产中基本资源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通过生物、工程、农艺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防治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着力建设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具有良性物质和能量循环体系的各种农业生态系统。因此,应该加强土壤、植物营养、生物和环境方面的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教学,提高专业水平。

3 合理开设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面非常广的特殊性,为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要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就必须开设能够吸引他们的课程,但由于受时间和总学时的控制,不可能设置太多的必修课程,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选修课,让学生结合自身爱好、特长以及工作愿望选择合适的课程来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4 加强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