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汉字解说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17:20: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解说词]史说汉字(1):

文明晨曦

5400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将楔形文字压写在一块块泥板 之上。5000年前,古埃及人在巨大的石碑和神庙中凿刻下神文,古 希腊人称之为圣书字。3300年前,古代中国人在龟甲上留下占卜记 事的文字。这几种文字是人类最早的古文字。盛行数千年后,大多数 古文字都湮没于历史,甚至曾被人们遗忘了十几个世纪。 而东方的汉 字却伴随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一脉相承,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这些神秘优美的方块字究竟起源于哪里?中国的甲骨文已经是成熟 的文字系统,它的形成会经过多少世纪的漫长发展呢?

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介绍说:甲骨文的单字,不同的字总在四千 到五千之间,虽然有不同的看法,四千到五千之间是不会错的,这个 数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它是一个成熟的系统,这个成熟系统的形成至 少也得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在我们看来,所以再向上推已经超过了 夏代的开始。而且呢,在前面还有一个更为原始的一个酝酿的产生的 过程。当语言的传播被空间和时间羁绊,人们怎样存留记忆?

《说文解字 叙》中这样写道:及神农氏,结绳而治,而统其事” 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有可能是上古部落的著名首领,曾经 显赫一方。先民们用结绳与契刻传言记事,但如果记事者遗忘或死去, 剩下的只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痕迹。所以文字是一种视觉的信息符号, 有了它,人们才能够把自己的记忆记录下来,而且它能超越时空。

中国的上古神话中,苍颉创造了文字。古书《淮南子》记述了那 颇为惊天动地的时刻: 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在汉代的古 墓中,人们发现了苍颉最早的画像。他端坐于地,脸上赫然是四只眼 睛。苍颉,只是一个传说吗?他是否真的存在?据说,苍颉是黄帝的 史官,智慧超人,通于神明。《史记》的开篇是五帝本纪,以黄帝为 始,黄帝的时代大约在5000年前。关于苍颉造字的传说是从什么时 候开始流传的呢?战国时候的一些文献有关于苍颉造字这样的记载。

《荀子》、《吕氏春秋》都能看到这样一些记载。在战国的《世本》 里,提到了沮诵、苍颉两个人造字,而不是苍颉一个人,沮诵这个人 又是谁?古书中注释,沮诵与苍颉同为黄帝的史官,但他为何又消失 在历史的记载中,古史传说的真实度究竟有多少,后人无法说清。战 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似乎能给人们一些启发: 好书者众矣,而苍颉独传者,一也。”在古籍和神话中人们触摸到一

些久远的历史,但如果黄帝的史官苍颉只是一位文字的整理者,那么 当时的文字有可能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中国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时候开 始形成,它最早的形态又会是什么样子?

甲骨文之前有一段漫长的岁月被后人遗忘,有人称它为文字的史 前阶段或初文阶段。1969年,在宁夏贺兰县工作的李祥石意外发现 了大山里的惊人景象。李祥石被这些史前的图案深深吸引。后来,他 将大半生的精力都交给岩画的探查与研究。

宁夏中卫大麦地。一望无边的荒漠丘陵。1989年4月10日的傍 晚,已经开车寻找了一天的李祥石终于碰到个牧羊人。一年前,地质 局的同

志在这里发现了岩画。大麦地岩画的发现曾引起国内外轰动, 而更为激烈的讨论发生在文字起源的领域。 这是发现于大麦地岩画的 几个符号,它们的结构与汉字非常相似。李祥石带领助手经过数次的 拓摹,在8000余幅岩画中发现了 1500个符号。这些岩画符号究竟 是不是文字?如果是,它将把汉字的起源推前数千年。在贺兰口将近 六千幅的单体图案中,有40%属于符号类。这么多的符号究竟在表 述什么意思?其中一些似乎明显地与汉字有着某种联系。

世界文字的起源多数与图画密切相关。几种古文字的象形性说明 图画与文字之间的重要联系,但是图画并不等于文字。

我的图画使

我成为神明,请听我的鼓声我的歌声。我坐在她的身边隐去身形。我 们手臂相连,如同一人。即使她在一个孤岛,即使她在另一半世界, 我的歌声也能传到她的心中,我可爱的新春的紫罗兰。

”这是一首用 文字画”

文字画表示的恋歌。用来通信和备忘的图像,学者称之为

或图画文字”,世界上很多学者认为将图画用于传递信息是文字的源 头。远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就有了绘画的能力。岩画分 布于世界各地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在青海、云南、宁夏 等十几个地区发现了岩画。

在贺兰口西面的山壁上有一幅著名的岩画,岩画中最醒目的是两 个手印,中央是一个高举双手做祭祀活动的人形, 上方还有一个桃形 人面像。有人说,这是远古时期的一个契约。

虽然无法证明这些岩画与文字起源之间的关系,但它们向我们展 现了一幅消失已久的画面。那段漫长而遥远的史前时代永远消失在时 间里,

石壁上深深的痕迹,经历近万年的时光磨砺,证明了曾经的存 在。6000年前的刻划符号;5000年前的原始图形;黄土之下埋藏 着先民的线索,能否解开汉字起源的远古秘密。

从上个世纪开始,中国考古学家们不断在黄土之下发现史前先民 的遗迹,遗迹中出现的种种符号,让人们不断地惊喜和猜测,寻找着 汉字起源的线索。上世纪的著名学者郭沫若、于省吾等人,曾认为文 字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郭沫若认 为半坡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

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

段”于省吾也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类 似陶符还在甘肃、青海等地相继发现,符号更加复杂。这些符号是否 真的与汉字起源有关系,后来的考古发现给了人们一个答案。 这些符 号大部分为简单的几何形符号,专家们认为,它们没有记录或传达语 言的作用,可能是为了个人或本族制陶业的需要, 在陶器上画出的简 单符号,与汉字的发展并没有传承关系。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出土 了一种大口尖底的陶罐,它们伴随主人静静躺了 5000年。在这种被 称为大口尊的陶器上部,人们发现了更接近于古文字的象形图案。

界考古学界将文字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探索汉字 起源的过程,也是探寻祖先精神世界、寻找本源的时光旅程。

与大口尊出土地点相距900公里,浙江余杭良渚镇也出土了类似 的符号。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它 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精美的玉器制作让人叹为观止。在这些作为 祭祀的玉

器上,人们发现了一些刻划的图形,它们与山东莒县等地出 土的陶符比较相似。相似的符号在不同区域出现,是否意味着这些图 形是当时通行的一种文字符号呢?与仰韶文化中的几何形符号不同, 它们与古文字更加接近,刻划的位置与后来青铜器上的族徽文字很相 似,而且具有繁简二体。

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与浙江的良渚文化,在 4500年以前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内并存,当时两地的生产力发达,记录语言的要求可能已经 出现。空间的延续和时间的延续带来了文字的需要,

人的群体生活越

来越发达,人慢慢地社会化。4500年前使用它们的人早已消失,只 留下这些原始的文字符号出现在陶罐和玉器上,它们在传达着什么样 的信息呢?

这些符号似乎在图形与最古老的文字之间驾起一座桥梁,大多数 学者认为存在原始文字的可能性,但由于没有成句的实例,还是无法 十分肯定它们的性质并做出解释。用这个后来的汉字,像甲骨文、金 文的一些材料,我们得到的知识,来上推这么古老的符号,这个只能 是一种实验,因为没有办法证明这种联系,在没有证明联系下是一种 推测、一种实验。在孤立出现的符号中,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出土非 常奇特,年代也更为久远。贾湖村有一片上百亩的湖泊。

1983年,

一支考古队和当时郑州大学历史系的师生在湖边发掘一处距今

8000年的史前遗址。一天下午五六点钟,队员们突然在探坑里发现 了一件超乎想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