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汉字解说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4:47: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茂陵东侧,有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大型墓冢,这里埋葬着汉武帝 最钟爱的将领一一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也许,沿着他的人 生轨迹,我们能够寻到那些大漠汉简的来历。 霍去病的生命短暂而辉 煌,他十八岁率兵作战,二十三岁猝然离世,短短五年间先后六次讨 伐匈奴,打通了中原直达西域的河西走廊。此后,在连接东西方要道 和漠北草原与河西走廊的中心地带,汉武帝派军修筑了居延城。于是, 无数的城墙与烽燧出现在大漠之上。 汉武帝对匈奴的征讨和对西域的 控制决定了大批汉简的出现,戍边军民对文字的使用则印证着隶书的 演变,而大漠的风沙卷走了岁月,珍藏了历史。

这是洛阳城郊一个

看似寻常的村庄。秋收来临,大片的麦田等待收割。夕阳西下,牧羊 的老人缓缓归家。不寻常的是,老人的脚下是一座古都悠远的城墙, 麦浪的深处是几个王朝繁华的过往。 就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屹立着一 座奇迹般的大学,两千年前,它的学生就达到了三万余人。这里的教 授都是当世的鸿儒,这里的学子都是国家的栋梁,天朝皇帝若有难以 定夺的大事必向他们问询。东汉明帝甚至亲临执教,这就是汉王朝的 国立大学一一太学。为建立 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体系,汉武帝在太 学设 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典。但是,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 经”书籍几乎在秦火中消失殆尽。经学如何继续?

在汉代,隶书已成为官方正体,太学里研读的正是这些用隶书抄 写的儒家经典。但与此同时,另一个版本的经书也在流行,而它的来 历颇为传奇。公元前154年,文景之治的历史盛景还在上演,皇帝 刘启将他的儿子刘馀迁到曲阜,封为鲁恭王。在曲阜这个地方,他想 扩充他这个家

里的宫殿。然而,在拆毁一段墙壁时却发生了一件奇妙 的事情。传说有金石丝竹之音袅袅传来,有如天籁。一个隐藏许久的 秘密就此揭开。在这里发现了几本经书。据说这些经书是秦始皇焚书 之时,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秘密藏入的。后人将这块墙壁称为 鲁壁”。 但意外的是,鲁壁藏书中的字体几乎无人能识。它用战国文字抄的, 所以它叫古文经典。本来战国不同国家使用的文字是有差异的。 从战 国一直到汉代又经过很长的时间了,差异就更大一些了。

用汉代隶书抄写的儒家典籍被称为今文经典,而用战国文字书写 的鲁壁藏书则称为古文经典,字体的差异引发了对经典的不同解读, 一场旷日持久的经今古文之争由此展开。

公元121年,一辆马车正

赶往洛阳,车上的人奉父亲之命要将一个硕大的木箱呈献给当朝皇帝。 其实,箱中盛放的并不是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品,而是一部书,这就是 流传后世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体现了汉字学全部的精神,第一次把六书做了定义, 很重要是把每一个汉字用六书解释了一遍。用这六书把这个字的字理 他就全部给他勾画出来。《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它以小篆为字 头,是我国第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义的字典, 对汉字系统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作者就是被后世尊为 字圣 的许慎。但是,真正使许慎成为文字学鼻祖的还是那场自西汉绵延而 来的经今古文之争。

《说文解字》耗费了许慎毕生的精力,当书稿

完成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了。他到书写成的时候,已经 病倒了。大概有一万多条竹简,他搬都搬不动了,就派他的儿子许冲 赶着

马车去送给皇帝。许慎几十年的心血,换来的是当朝皇帝赐予的 四十匹布,但许慎最大的褒奖来自千秋万代。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高明介绍:如果没有《说文解字》,商代的西周的那个金文,跟 我们现在隶书和楷书,隔着段了,因为《说文解字》有小篆的基础, 所以它有个承上启下,中间一个阶梯,有这么大的作用。

经历了汉武帝的初创和光武中兴的重建,太学在东汉时期达到鼎 盛。公元184年,太学门前突然变得异乎寻常地拥堵,据说每天有 超过一千辆的车子在门前停留观望。他们观望的是学府门前的一块块 石碑,这些石碑就是闻名于世的《熹平石经》。《熹平石经》始刻于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上面刻写的是《尚书》、《论语》等儒家 经典著作,书写者是一个叫蔡邕的人。蔡邕是当时公认的大家,所以 让他来写。但是,那时的太学才子如云,如此巨大的号召力仅仅来自 蔡邕的书法吗? 作为标准的官方字体,《熹平石经》成为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代表。 东汉中晚期,碑文化骤然兴起,石刻文字基本完成了隶变过程,走向 成熟。(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欧阳中石介绍:在 隶书的叫做隶变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写法, 显然篆书以纵向取势,隶 书以横向取势,所以这样走下来,那就是说纵横全有了,所以形成我 们汉的方块字。隶变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现代汉字一些基本的笔画, 点、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画也是在隶变过程中形成的,它的 形态也就更加丰富,写起来更有节奏感。方块汉字实际上就是由隶变 过程当中形成的。隶书的简易和快速书写以及在笔势上的改进, 了楷书、行书及草书的发展,汉字字体趋于完善。

促进

汉,漾也。东

为沧浪水。”这是《说文解字》中对 汉”的解释。

《诗经》中曾有这样的诗句: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这里的 汉” 是指天上的银河。当我们的祖先诗意地仰望那群星闪烁的星空时, 不 知他们是否意识到,后来以同一个字命名的 汉字”也在斗转星移中 流成了一条悠长而璀璨的河。

[解说词]史说汉字(5):

挥毫千秋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纸张的出现,让汉字的书写跨越过千年 的简帛时代,让笔墨的气息不经意中添了灵动与潇洒。 而整个文明的 进程,也在这看似一小步的跨越间,被悄然推动了 在发行于2007

年的楷书邮票中,位列首席的是钟繇的《宣示表》。有人曾这样评价: “《宣示表》是从隶书引向楷书之后的第一类典范。”然而,在史书记 载中,钟繇更为人熟悉的,却是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汉魏重臣的身份。 千年已逝,如今走进这陵园,清静得已经难以联想到钟繇当年官至太 傅时的显赫,却总会记起那个在笔墨间一开先河的翩然身影, 虽然《三 国志》中并未提及钟繇的善书之名,但 楷书之祖”的美誉,随着后人 的追慕,随着汉字的行进,一并流传至今。他处的时代当时是在隶书 向楷书转变的过程当中,他是第一个写出来比较正规的楷书的风格, 但是那种隶书的笔意还没有完全去掉。新体带着脱胎于旧体的痕迹, 更带着冲破旧体的生命力,较之于书法家开风气之先的探索,民间手 写体的革新潮

流也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后世最为我们熟悉的几

种字体,就这样悄然萌芽,在书法家们的笔端,更在那些不知名的陶 瓮砖瓦间,带着人们最素朴的智慧。楷书,后来作为官方正式字体, 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再衍生新的字体。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基本完 成了它的演变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方块字”。

典型的楷书结构,它的横画总是要向右上略做倾斜的,正好符合 我们手拿着毛笔运动的最方便的路线,完全画一条水平线,不方便; 画一条垂直线,不方便。这个楷书里面它的 悬针”的那个针尖,恰好 是笔锋最容易出尖的地方。所以楷书无论从笔画还是结构体势, 都是 最符合毛笔的特点和手的特点。

点如山颓,滴如雨骤,纤如丝毫,

轻如云雾。”这是后人对钟繇作品的赞誉,也是对汉字的礼赞,这般 如诗如画的语言,或许是唯独汉字才可以触发的意境。有人说,从原 初民创制文字伊始,就已经凝聚了美的意识,即使那些契刻在甲骨陶 片上的简单符号,也都记录着先民们曾经的精神家园。 而从契刻到书 写,汉字离艺术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绍兴的兰亭,潺潺的流水,似乎仍记忆着当年那场名传千古的雅 集。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按照当时的习俗,古人要到水边嬉游 以消除不祥,称为 修禊”春光旖旎间,王羲之、谢安、许询、袁峤 之等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人雅士,相聚于 曲水”进行着 流觞”的游 戏,大家开怀畅饮、放声歌吟,四十一个人竟赋诗三十七首。诗成之 后,众人推选王羲之作序,于是,就有了书法史上永远绕不开的《兰 亭序》。

《兰亭序》整个摆脱了以前那种隶书的意味,写得非常地飘逸,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