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历年考试大题及答案汇总(byPeterPan)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0:12: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肿瘤历年考试大题汇总

说明:标注页码内容来自于万德森主编的《临床肿瘤学》第三版。如:p45即表示可在万德森主编的《临床肿瘤学》第三版这本书的45页找到答案。 1肿瘤病理学

◆肿瘤(neoplasm)

肿瘤是指生长与正常组织不协调、生长过快的异常肿块,即使去除刺激仍以相同的方式过度生长。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p45

指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未发生间质浸润生长者。

★★错构瘤(hamartoma) p45

指某一器官内原有组织或细胞局灶性增生并紊乱组合构成的良性肿瘤。 ◆迷离瘤(choristoma) p45 指组织异位形成的肿块。

◆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 p45

指在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上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更倾向于发展位恶性。 ◆瘤样病变(tumor-like condition) p45 非肿瘤细胞增生所形成的瘤样肿块。 ◆息肉polypi

从表皮或粘膜表面突出的肉眼可见的结节或肿块。 ◆肿瘤病理诊断的目标和任务 p42

(1)为诊断提供依据,是众多诊断方法中最可靠的 1)明确病变性质(是否肿瘤) 2)判断肿瘤良恶性

3)明确病变的组织学分类、分期和分级 4)明确病变的分子学改变和生物标记物 (2)为治疗提供依据

5)是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 6)分析疗效的基础

(3)有助于判断预后,确定有无复发和转移,进行死因分析 ◆冰冻切片的作用 p46

(1)用于术前未能诊断、术中需要了解病变性质以确定治疗方案 (2)术中需明确病变侵犯范围以决定手术切缘 (3)了解肿瘤外的一些病变是否肿瘤转移 (4)证明有无创伤正常组织 (5)证实活检已取到肿瘤组织 ◆免疫组化的作用 p48 (1)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3)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 (4)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5)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

2肿瘤的临床诊断 ◆肿瘤的临床诊断 1)询问病史 2)体格检查 3)常规化验 4)特殊检查 5)病理检查 6)诊断性手术 7)肿瘤临床分期 8)肿瘤标记物

◆肿瘤的临床表现 p90 (1)局部表现 1)肿块

2)肿瘤引起的阻塞症状 3)肿瘤引起的压迫症状 4)肿瘤破坏所在器官的症状 5)疼痛

6)病理性分泌物 7)溃疡 (2)全身表现 1)发热

2)乏力、消瘦、贫血 3)黄疸

(3)肿瘤伴随综合症

1)皮肤与结缔组织:瘙痒、黑棘皮病、皮肌炎、带状疱疹 2)骨关节增生(肺源性):杵状指、骨膜炎

3)神经系统:多发性肌炎、周围神经炎、肌无力综合征 4)心血管: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5)内分泌与代谢:皮质醇增多症、高钙血症、低血糖症、低/高钠血症、类癌综合征 6)血液:慢性贫血、类白血病反应、红细胞增多症 (4)十大警告信号

◆检查肿瘤肿块时的特点 p95

1)肿瘤部位 2)肿瘤大小 3)肿瘤形状 4)肿瘤边界 5)肿瘤表面 6)压痛 7)硬度 8)活动度 9)皮肤温度

10)搏动和血管杂音

◆诊断性手术 p97 位于内脏的肿瘤,经使用目前可应用的各种方法检查后仍不能确定病变性质,同时疑有肿瘤可能者,可通过手术来进行诊断,并可同时将肿瘤切除。这种以诊断为目的的手术称为诊断性手术。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p90

肿瘤压迫上腔静脉时,出现头、面、颈、上胸壁肿胀,胸壁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称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肿瘤伴随综合征 /副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p91 由肿瘤产生的异常生物学活性物质引起患者的全身临床表现统称。

★★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TM) p100 特征性地存在于肿瘤组织或患者体液、排泄物中,或由肿瘤细胞或受肿瘤刺激的宿主细胞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标示肿瘤存在,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向位点,可用于疗效观察、复发检测和预后评价。

◆肿瘤标记物的应用 p102

高危人群的筛查、鉴别诊断、分期、器官定位、疗效检测、预后判断 ◆常见肿瘤标记物的临床意义 p104 AFP--肝癌 CEA--腺癌 EB--鼻咽癌

NSE--小细胞肺癌 PSA--前列腺癌 3肿瘤化学治疗

◆化疗chemotherapy

应用抗癌药物杀灭癌细胞的一种系统治疗方法。 ★增殖比率(growth fartion,GF) p138 处于活跃增殖期细胞占总体细胞的比率。 ★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DT) p138

肿瘤细胞数量和肿瘤体积增加1倍所需的时间。 ★多药耐药性(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 p147 恶性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癌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它抗癌药的抗药性。

★抗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p125 (1)烷化剂--抑制DNA复制

直接与DNA分子形成交叉联结或在DNA分子之间形成交联,导致细胞结构破坏。对增殖和非增殖细胞均有强烈细胞毒作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CTX、顺铂、卡铂 (2)抗代谢类--干扰核酸合成,大部分作用于S期

与正常代谢物有相似结构,竞争性抑制核酸代谢酶,取代核酸合成的前体物质。对非增殖细胞影响小(细胞周期特异性)。MTX、5-FU (3)抗生素类--干扰DNA转录和mRNA生成

插入DNA双链邻近的碱基对,引起DNA双链解离。 阿霉素、柔红霉素(心脏毒性),博来霉素(肺纤维化) (4)微管蛋白抑制剂--阻止细胞分裂

长春碱类: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管聚合和形成,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骨髓移植、神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