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18:52: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度大于其它影响农业增加值因素的发展,且它在农业生产中的所占地位在上升。

(2)根据先验信息,政府的投入应该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而我们从模型得到的过程中能够看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不是特别显著,在模型中竟是和农业总产值负相关的。这就表明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或现有投入效益不明显。

造成现有投入效益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大多在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具有社会性,并且,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滞后,造成资金运作效果欠佳。因而对农业产出的直接影响不明显。

(3)从模型还可以看出解释变量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与被解释变量农业产值的影响是负相关得到,说明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即增加单位劳动力所带来的产值的增加)为负。即农村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与我国现实状况极为相似。

(4)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而通过对模型的回归分析,可看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是较低的,对我国的农业增加值的贡献十分低下。

2.存在的问题:

根据先验信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应该是显著的,也就是说解释变量政府投入的删除可能是不正确的。但是,如果不删除该变量,多重共线性又无法消除,这又是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六、政策建议

鉴于以上模型的最终结果中反映出的我国农业的现存状况,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模型中显示影响农业产值最为显著的因素为农民自己的投入,所以目前要尽快发展我国农业,使其不至于制约其他产业的发展,最为主要的是扩大农民的收入,有了收入才能支出,即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2、优化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方式,加大农业投资的力度,建立农业投资的硬性约束机制;坚持支农资金的有偿使用与无偿使用相结合;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

还可鼓励非政府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使我国的农业的发展同同业和第三产业相匹配。 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农村劳动力多,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农村乡镇工业企业应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大量吸纳过剩劳动力,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主要的加工对象;大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分工协作,在推动、促进大工业发展的协作中,求得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推进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形成就业分布的第三产业化,使第三产业最终成为吸纳大部分劳动力的产业部门,实现劳动力的高水平转移。

4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我国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在以下各方面积极稳妥的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要把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2,对农业机械化进行结构性调整;3,因地制宜,有重点的推荐地区农业

机械化;4,大力促进农业技术进步,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5,建立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

综观中国农村现状,与其他产业比,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政府财政补贴并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是保证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带动我国其他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计量经济学》 主编:庞皓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一版 2 《中国统计年鉴2004》 3、《中国统计年鉴199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 所做工作:

侯君男 40205117 找数据 数据分析 写论文 张翠青 40205107 数据分析 提供论文修改意见 石小航 40205074数据分析 为修改论文提供意见 李 进 40205129 找数据 修改论文 排版 陈永琴 40205076找数据 修改论文 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