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现的关系再透视-2019年作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40: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现的关系再透视

一、研究动机

现有的研究和广泛的新闻报道均认为,就业期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且毕业生就业期望越高,就业越难。近五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关注就业难问题的新闻很多,持就业期望负面影响就业实现的观点时有体现。社会公众面对这样的新闻舆论,就会倾向于接受这样的观点。关注就业期望和就业实现的关系,除了阅读媒体的观点之外,坊间也有一些个案,如学习成绩好、有特长及家庭社会关系多的毕业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就业期望,他或她找工作亦比较顺利,易于实现就业目标,这与广泛传播的就业期望负面影响就业实现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我们有兴趣寻求其中的理论解释,并尝试用大样本的调查分析来证实我们的推测。我们所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高并不意味着其就业实现有困难,就业期望高的毕业生亦能顺利实现就业。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从期望理论来看,当个人将目标设定得较高,并预期该目标实现的概率也较高时,则其激发的动机就愈强烈,其行为的积极性也愈高,会有更强烈的付出倾向,从而更易于实现其行为目标。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有特定期望的人更容易实现其期望。以就业而言,当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很高而且非常明确时,他们更有积

极性努力找工作,愿意在就业上多付出,以实现就业目标。那些就业目标并不明确的毕业生,准备“随行就市”的毕业生群体,由于缺乏明确的较高期望的行为激励,反倒难以顺利地找到工作,无法实现在毕业前较早地签约。期望理论有某种心理暗示作用,而这些心理暗示并非没有根基。高就业期望的毕业生人群通常具有典型的个人特质,如学业、特长、学校品牌、专业稀缺,以及家庭条件和家庭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具有的个人禀赋。这就可以解释,这些个体禀赋高的毕业生,其就业期望高,而且就业顺利,就业目标容易实现。因此,用期望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就业期望与就业实现之间存在正向的关系,而非广泛流传的期望值高会负面地影响就业。

我们设计了一个两阶段的跟踪式问卷调查,可以在第一阶段捕捉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之初对就业工作的期望值,以及签约后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9所高校发放了问卷,第一阶段为准备找工作的毕业生800人,回收的有效问卷率达到95%。第二阶段为毕业前同样的调查样本,回收问卷516份,回收问卷率达到64%。通过两阶段问卷的学校及学号信息比对,共得到可比问卷392份,其中已签约的为250人。我们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窥探就业期望与就业实现的内在关系到底如何。 三、多视角的就业期望透视 (一)就业起薪期望的比较分析

如果就业期望过高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首先会体现在毕

业生的签约上,即未签约毕业生和已签约毕业生之间的工作期望值会有系统性的差异,即所谓的期望值太高降低了就业机会。首先,从期望起薪来看,我们通过将就业起薪划分为10个区间,除最低组(1000元以下)和最高组(5000元以上)之外,中间各组以500元为一个薪酬区间,并从低到高将各组分别赋值为1-10,我们得出已签约组毕业生的期望起薪(3.75)和未签约组毕业生的期望起薪(3.19),无论是均值检验还是中位数检验,二者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见表1),折算的差异额约为280元。这表明已签约毕业生平均的期望薪酬显著高于未签约毕业生平均的期望薪酬。

表1 就业期望起薪比较

注:***表明检验在0.01水平上显著(双尾)。 这和其他的调查不尽相同,但是和李锋亮等(2010)的研究是一致的,我们的数据支持期望起薪越高越可能实现就业,就业起薪期望高并没有降低就业机会。对此,李锋亮等(2010)的解释是,拥有更高学历、更高技能、更有耐心、更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找工作的人,通常具有更高的保留工资(期望起薪),这部分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更高的竞争力,找到工作的概率也更高。除了李锋亮等(2010)所提到的签约者可能具有一些竞争优势有利于他们顺利就业,我们认为,由于近年来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信息的通畅,毕业生的起薪期望已经比较理性,且就业会选择随行就市,而不会一味地追求和坚持高薪。因此,高起薪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