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0:59: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献学概要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 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 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
1、 文献的载体有哪些? 1、甲骨 2、金石 3、竹木 4、简帛 5、纸张 6、电子
2、 甲骨文发掘及重要研究著作及意义?
△概念: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记录占卜的象形文字,记录了纪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在内的丰富资料。是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发现,至今出土约十至十五万件。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孙诒让《契文举例》研究第一人。 ?甲骨文发掘:
甲骨文是1899年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首先发现并开始收藏的。他去世后,他所收藏的1000多片甲骨为刘鹗所得,刘氏又继续收集,约得5000片,并选择其中部分自己完好者于1903年出版《铁云藏龟》,这是我国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此后,罗振玉、王国维等又继续搜访,编印了《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前编》、《后编》、《续编》等书。从1928年到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用现代考古学方法进行了十多次发掘,相继编印出版了《殷墟书契甲编》、《殷墟书契乙编》。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部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甲骨文合集》,为人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除了殷商时的甲骨文外,周代的甲骨文在20世纪时也有发现。
甲骨文发掘主要分两个时期,即早期乱掘时期和1028年以后科学发掘时期。据不完全
统计,国内外现存甲骨(韩拓片)约14-15万片,其中单字约4500个,有不到一半的字被识读,有一些字的释读学者们有分歧,有大量的字目前还难以认识。 ?重要研究著作:
1、《铁云藏龟》清代刘鹗辑。是第一部汇集甲骨文材料的专书。
2、《契文举例》清代孙诒让(研究甲骨第一人)撰。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 3、《殷墟书契》罗振玉辑 4、《殷墟书契考释》罗振玉撰 5、《殷墟书契甲编》董作宾编 6、《殷墟书契乙编》董作宾编 ?甲骨文的文献价值(意义):
甲骨文的主要价值有两方面,一是语言文字学价值,而是殷商史研究价值。
1、语言文字价值。在甲骨文发现以前,研究古文字主要依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提供的是秦统一中国后实行的小篆字体。许慎对文字形体构造的解说也只能以小篆为依据,自然会有错误。甲骨文的发现,由于提供的文字材料极其丰富,使我们能看到比小篆早一千数百年的系统汉字字形四千多个,《说文》所无之字,大大丰富了古文字的数量。甲骨文的发现,为世人提供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在整个人类文字历史上,其意义都是伟大的。
2、殷商史研究价值。在甲骨文发现以前,关于商代历史,我们主要靠《史记·殷本纪》来了解。但《殷本纪》是否可信一直是一个问题。甲骨文发现后,王国维首先利用甲骨文资料系统考证殷商史,不仅可以补史书之空白,证史书某一部分之可信,而且还可以纠史书之误讹,同时引导历史研究者自觉遵守“二重证据法”,引起治学方法上的进步,其在殷商史研究中的价值显而易见。 △甲骨四堂:
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
3、 金文文献汇集、考释的著作及意义?
△概念: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镂刻或熔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当然也有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