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3 6:09: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四 科普文章阅读(含报告)
本专题的复习思路类似新闻与访谈两个专题,在熟悉文体特点、阅读技巧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文体特征,重点突破“科普文的语言”和“科普文的手法和标题艺术”两大题型,与其他文本类似的考点不再涉及。
【文体知识概略】 一、文体特点 (一)科普文的内涵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汇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科普文的类别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试卷中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这里主要介绍科学小品的相关知识。
1.科学小品的概念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2)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生动需要: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3.科学小品的形式
科学小品内容具有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的题材。所以科学小品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的。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描述式。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道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2)自述式。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
(3)故事式。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织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4)谈话式。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易把握,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内容而定,要突出以说明为主线,集叙述、描写、抒情甚至议论为一体,看似散文,实为说明,用文学笔法的感染作用,达到说明的目的,可读性更强。
二、阅读技巧
抓特征,理顺序
抓特征,阅读科普说明文,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阅读时可从语句、语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征,也可逐层概括归纳,然后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理顺序,就是理清说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时要注意从文中读出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往往有时间名词作
标志;空间顺序有空间方位名词作标志;逻辑顺序,可以从概括各段落段意入手,来理清文章脉络。
找方法,品语言
找方法,即寻找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等。此外,为了增加形象性和生动性,科普说明文还常用拟人、讲故事等方法。我们首先要弄清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然后在阅读时将它们梳理出来,再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其作用。
品语言,即品味说明语言。首先,要品味语言的准确周密。科普说明文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要准确无误地传播知识,就必须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阅读时要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一般要从它所表示的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狭)、语气(推测与估计)、数量(多与少)、方位(远与近)等方面着手分析。其次,品味语言的生动、有趣。如运用比喻、拟人、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说明,生动形象、风趣活泼、耐人寻味。
感文本,悟内涵
感,即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秀的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
《考试说明》将科普文章阅读列入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其题型、分值都与其他现代文文本阅读相同,且放在同一题位上,考查点和其他文体一样,故其解题思维和其他文体的解题思维一样,在此不再赘述。因为科普文讲究文笔生动,讲究标题的趣味性,所以在此我们重点讲解“科普文的语言”与“科普文的手法和标题艺术”。
题型一 赏析科普文的语言
由于展现的科学内容需要客观性和科学性,科普文章的语言必须严谨准确。比如在用词、造句方面要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而且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也必须准确无误,毫无歧义。
另外,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严谨准确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这种特点可以体现在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等方面。
围绕科普文章语言特点的考查,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凡是考查科普文章阅读,很少有不涉及科普文章语言这个考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