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建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9:31: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面临机遇

3.1当前发展成绩和形式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3.1.1“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成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地方和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开展,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继续完善,许多地方制定了相关法规。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深入推进,富有成效的典型应用不断涌现。中央和省级政

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70%。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一批国家电子政务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应用进一步深化,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宏观经济管理、财政管理、进出口业务管理等宏观调控信息系统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等方面电子政务积极推进,改善和增强了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普及,加强和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县级以上政务部门普遍建立政府网站,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等服务。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初步满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系统推进业务应用的需要,技术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普遍建立,管理制度规范逐步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3.1.2“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形式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的关键转型期。

“十二五”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加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进程加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势紧迫;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更高,这些都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电子政务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发生重大变革,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电子政务发展技术环境及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技术创新为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扎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健康持续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对发展电子政务作用的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大力提升政务与技术融合程度,不断缩小应用成效与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之间的差距;符合电子政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需要着力改变统筹不足、政出多门、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投资浪费等现象;国家电子政务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亟待加强,需要着力改变应用发展水平不高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现状,加大解决行业与地方间条块矛盾突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难以推进等问题的力度;电子政务建设对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亟待提升,需要努力提高安全可靠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水平,切实转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薄弱的现状。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国家电子政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3.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导思想和方针

3.2.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为主线,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走一条立足国情、讲求实效、面向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3.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导方针

必须坚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电子政务发展全过程。加快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坚持统筹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强调政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突出发展质量,注重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社会公众为中心,围绕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发展重点,加快服务向基层延伸,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使电子政务惠及全民。

必须坚持把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要求。切实以提高各级政务部门履行职责能力为目标,优化业务流程,

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应用推广,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力度,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突出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服务整体化,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和加强管理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新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构建互联互通和高效服务的技术应用体系。顺应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建设、运行和服务管理,开展考核评估,加大安全可靠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3.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方向和应用重点

3.3.1加快推动重要政务应用发展

推进业务应用协同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作用,围绕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优先推进经济运行、财政管理、综合治税、强农惠农、城市管理、国土管理、住房管理、应急指挥、信用监管等一批重要协同业务应用。加大行业与地方应用发展的条块结合统筹力度,努力构建基础统一与应用协同的电子政务应用整体发展格局。兼顾行业与地方业务应用发展,行业业务应用发展纵向部署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加强与地方应用建设和发展衔接。地方要加强行业与当地应用的统筹协调,建设内容纳入当地电子政务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好配套工作,满足行业业务应用要求,确保纵向互联互通的行业电子政务应用整体发展。

推进部门业务应用发展。围绕信息化环境下提升执政和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