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选择题 Word 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6:50: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知识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2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2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7、(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28、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9、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31、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2、 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1) 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3、(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4、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 (②) (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3) 多元智能理论;

35、所谓“自我反思” (3)(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38、(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9、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41、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 )A. 均衡性B. 综合性C. 选择性

42、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 )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C.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3、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B )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 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44、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B\\C )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B. 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 信息化课程资源

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B )

A. 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46、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B\\C )A.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B.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47、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B\\C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8.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B\\C ) 考试、选拔方式。A. 学生自由选择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C. 综合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