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0:35: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95、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6、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9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8.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9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100.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 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101、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10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3、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04、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105、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106.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 ) A 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发展 108.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1、“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3、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15、 ( A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1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17、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 A、7 B、4 C、5 D、8
118、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C )放在中心位置。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19、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A )意义更大。 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20、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21、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 B )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22、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 D )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123、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 A )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24、“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 )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25、( 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26、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27、“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 B )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28、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129、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30.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31.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13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33、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134、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135.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13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13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138.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39.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BC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40.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