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9 7:39: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书的注解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十三经注疏》 2、 掌握古书注释的

常见术语: 曰、为、谓之

谓 犹 之言

之为言 读曰(读为) 读若(读如)

一、古注的重要性

1、古注是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2、古注是注释古书重要依据 3、古注能教我们注古书的方法 4、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理论 二、古注的发展概况

1、注释的萌芽期——先秦

先秦的注释是非系统性的,且多在古籍正文中。 《孟子离娄上》:”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2、注释的兴盛期——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两汉注释的特点:主要限于给儒家经典著作做注。 (3)两汉时期注释古书的重要书籍 《毛诗诂训传》《古文尚书注》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春秋公羊解诂》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注释范围扩大到非儒家经典著作。唐代开始既注原文,也注前人之注。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书籍 《老子注》《庄子注》《春秋外传》《国语注》《五经正义》(《易》《书》《诗》《礼》《左》《周礼疏》、《仪礼疏》 《春秋公羊传疏》《春秋谷梁传疏》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孟子疏》 《经典释文》《荀子注》 管子注》 《史记正义》 《史记索隐》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汉书集注》 《文选注》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常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等思想观点。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书籍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5、古籍整理和古注的高峰期——清朝

(1)原因: 统治者大搞文字狱,文人不敢涉及现实而把精力转向古籍。 (2)清人古注成就体现:注书范围广,注书质量高。

范围广:前人没人整理和注释的古籍,清人作了注解,前人注解过的古籍清人重新作注。 质量高:注释详尽可靠,解决了古书中许多疑难问题。 三、古注的内容

(一)注音

1、古注常见的注音方法

(1)譬况: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也叫描写注音法。 《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言乃得之。” (2)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经典释文》:”拾,音十“。 《康熙字典》:”壕,音豪“。

(3)反切: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下字的韵母和声调。如:练,郎甸切。

(二)释义

1、释义的内容: (1)解释词义 《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毛传:“贯,事也。” 《左传·庄公十二年》:“宋人皆醢之。”杜预注:“醢,肉酱也。” (2)阐述句意,即解释句子的意思。 《孟子·公孙丑下》:“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朱熹注:“言四面围攻,旷日持久,必有值天时之善者。”

(3)归纳和分析章节大意 屈原《离骚》:“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王逸注:“屈原舒肆愤懑,极意陈词,或去或留,文采纷华,然后总括一言以明所趋。”

(4)点明章旨,即指明主题思想 《诗经·魏风·硕鼠》毛传:“刺重敛也。” 《楚辞·九辨》王逸注:“九辨者,谓陈说道德,以变说君也。”

(三)释事,解释或指明成语典故、历史名物、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 《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隋和之宝……”张守节《史记正义》:“昔隋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灵,使人药之,蛇乃能去,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径寸,绝白而有光,号隋珠。”这里指明了“隋和之宝”的出处。

《庄子·则阳》:“则阳游于楚。”王先谦《庄子集解》:“姓彭,名阳,字则阳,鲁人。”这里补充说明则阳的姓名、籍贯等。 《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 王先谦《庄子集解》: “石户,地名。”

四 古注的类型 一、传 秦汉之际,人们把儒家的著作称为“经”,把解释“经”的著作叫做“传”。“传”就是阐明经义。“毛传”就是毛亨给《诗经》作的解释。孔安国给《尚书》作的注解叫“孔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被认为是对《春秋》的解释。

(二)笺

东汉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进行了近一步的解释,他的解释被称为“郑笺”。“笺”

的意思本来是指对毛传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别的一些古书的注解也被称为“笺证”、“笺注”之类的,这种“笺注”就和“注解”一样了。

(三)注

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而称“注”,“注”成为各种注释的通称。

(四)疏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它既解释古书的原文,又解释古书的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就包含汉代毛亨传、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疏;《周礼》包含汉代郑玄笺,唐贾公彦疏;《礼记》包含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五)正义

“正义”原指解释经传而得其正确之义者。古注中的正义大多指“疏”,所以“疏”也叫“正义”。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就是为“五经”所作的疏。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也等于疏。但并不是所有的正义都等于疏,有的正义只相当于“注”,如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就只是注而不是疏。

(六)章句

“章句”的意思是”离章析句,委屈支派“,即除了解释字词句之外,还串讲文章大意。如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等就属于这种形式。《孟子章句》在每一段之后有”章旨”,就是概括一段的大意。但这种解释方法并不限于以“章句”为名的注释才用,象“毛传”虽不以“章句”为名,但在注解时也经常串讲文章大意。

(七)集解

“集解”就是选取诸家注解中的可取之处加以集中,有时也加进自己的观点。何宴的《论语集注》就属于这种类型,集注重的“孔曰”、“骂曰”、“保曰”等就分别是孔安国、马融、包咸的注,不注明某曰得就是何宴自己的注。不过,杜预的《春秋左氏转季节》是”聚精专为之作解”的意思(春秋经和左氏转原来是两本书,杜预八它们聚集到一起并作注解),这与《论语集解》的意思不一样。

五 古注的体例

古注一般都采用在正文中间加双行小注的方式。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注,读起来就比较简单,如果既有注,又有疏等,就得弄懂它的体例和层次了。具体体例可以参照课本P613的例子。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贯事也笺云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我

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於是徙○贯古乱反徐音官复扶又反税始锐反比毗志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笺云逝往也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乐土有德之国○乐音洛注下同土如字他古反沈徒古反诀古穴反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笺云爰曰也 疏 硕鼠至得我所○正义曰国人疾其君重敛畏人比之硕鼠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犹言国君国君无重敛我财君非直重敛於我又不修其政我三岁以来事汝矣曾无於我之处肯以教令恩德眷顾我也君既如是与之诀别言往矣将去汝之彼乐土有德之国我所以之彼乐土者以此乐土若往则曰得我所宜故也言往将去汝者谓我往之他国将去汝国也○传贯事○正义曰释诂文○笺硕大至是徙○正义曰硕大释诂文释兽於鼠属有鼫鼠......陆机疏云今河东

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於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按此经作硕鼠训之为大不作鼫鼠之字其义或如陆言也......

六、古注常见术语 1、曰、为、为之

是用来解释字词含义的,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强调被释词的特点 ,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可译作“叫”、“叫做”等

“胡瞻尔庭有悬特兮。”毛传:“兽三岁曰特。” “胡取禾三百囷兮。”毛传:“圆者为囷。” 2、谓

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译为“指的是”。

“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朱熹注:“阴谓小人,阳谓君子。” 3、貌、之貌

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的性质或状态。译为“……的样子”。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 “众踥蹀而日进兮。”洪兴祖注:“踥蹀,行貌。” 4、犹

注释词和被注释词在某一语境中意义相通。译为“等于说”。 “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犹涯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5、之言、之为言

声训术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注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郑玄注:“媒之言谋也。” 6、读曰、读为

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

“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7、读若、读如

主要的作用是注音。也可用来说明通假现象。

“又重之以脩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8、衍文、脱文

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和漏掉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