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1:54: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称 危害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以生接触性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人吸入606mg/m×10年,红细胞数减少,偶见眼刺激症状;人吸入150~780mg/m×10年,眼有灼痛感,全身不适,角膜炎。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二氧化碳 33应急处理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正丁醇 CAS:71-36-3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易燃液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正己烷 CAS: 110-54-3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低闪点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恶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急性毒性:人吸入12.5g/m3,轻度中毒、头痛、三、急救措施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名称 危害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氨 应急处理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氨水 CAS:1336-21-6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碱性腐蚀品 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丙酮 CAS: 67-64-1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低闪点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一、泄漏应急处理 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把废料缓慢地加到碱液-石灰水中,搅拌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按酸灼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转移到安全场所或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二、防护措施 急性毒性:人吸入12000ppm×4小时,最小中毒浓度。人经口200ml,昏迷,12小时恢复。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伤处理。
名称 危害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局部麻木、瘙痒、灼痛。 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应急处理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溶于易燃溶剂后,再焚烧。焚烧N,N-二甲基甲酰胺 CAS:68-12-2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易燃液体 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尚有恶心、呕吐、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碱洗涤器除去有害成分,从纤维沉降槽和聚氯乙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功能变化。 烯反应器的洁净溶剂中回收N,N-二甲基甲酰胺。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低毒类。 急性毒性:人吸入30~60ppm,消化道蛋白尿;人吸入10~20ppm(有时30ppm),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人吸入5.1~49mg/m×3年,神衰症候群,血压偏低,肝功能变化。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剧烈反应。 氧化氮。 3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症状,肝功可异常,有黄疸,尿胆原增加,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头痛,食欲不振,恶心,肝功和心电图正常。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 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二氯甲烷 CAS:75-09-2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有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20分钟后眩晕。 致突变性:DNA 抑制: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 致癌性:人类不明确,视为潜在致癌物。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度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勘察不烯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控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柚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