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40: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地理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30小题,每题2分)

人口机械增长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预测值)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该地人口总数持续增长的年份是 A.2006~2008年 B.2006~2010年

C.2006~2012年 D.2006~2014年

2.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首先显现的效益是 A.环境承载力提高 B.“用工荒”的缓解 C.老龄人口的减少 D.消费动力的增强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回答3~4题: 3.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最明显的是( )

A.1950~1960年 B.1960~1970年 C.2000~2010年 D.2040~2050年 4.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指新政策符合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2016年全国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是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下图为我国2016年全国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 A.农村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B.城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C.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 D.农村目标人群小于城镇

6.导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目标人群妇女总数少 B.目标人群年龄结构偏老 C.目标人群文化水平高 D.目标人群压力大收入低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无法估算 B.环境人口容量固定不变或变化很小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一、选择题D.可以用某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8.下表为某岛国人口数量的相关信息,能体现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30万、35万 B.25万、30万 C.45万、25万 D.45万、35万

下面为“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的统计),据此回答9~10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甲 死亡率(%) 0.6 0.6 2.5 ? 人口数 3 500 6 000 500 10 000 乙 死亡率(%) 0.8 0.7 2.2 0.81 9.甲组人口死亡率是( )

A.0.775% B.0.95% C.3.7% D.0.885% 10.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是甲组小于乙组,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组小于乙组 C.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国家统计局2016年4月28日发布的《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 747万人,比上年度增加

352万人。读表(单位:万人),回答11~12题: 11.2011~2015年我国( )

A.农民工总量增速在波动上升

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等于本地农民工

C.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 D.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 12.导致我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有

①本地就业环境改善 ②交通运输成本升高 ③农业机械化得到发展 ④外出生活成本提高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位于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达16万平方千米。至2014年年底,黑龙江省人口总数为3 83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09万,占人口总数的15.9%。有关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总人口已经变为零增长。黑龙江省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外来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但在近二十年里,人口呈加速流出状态。除辽宁和山东外,北京和天津成为黑龙江省跨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地。据此回答13~14题: 13.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黑龙江人口大量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丰富 B.经济快速发展 C.交通运输便利 D.生态环境优美 14.对近二十年里黑龙江人口状况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①自然环境恶化→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加剧 ②人口大量外迁→育龄妇女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减缓 ③经济发展滞缓→收入提高缓慢→人口外出务工经商 ④人均耕地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清朝乾隆年间,约16.4万人迁移到新疆。以民户(主要从事粮食生产)为主,兼有商户、遣户(流放罪犯)、兵眷等,政府给予官方资(遣)送、租给农具、划拨土地、提供籽种、口粮等。下图示意该人口迁移的主要路径。据此回答15~17题: 15.乾隆年间,移民新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经济收入

C.文化交流 D.政府政策 16.迁移到新疆的移民,其迁入地主要是

A.军事重镇或者战略据点内 B.河流两岸或者山前泉水溢出地带 C.地广人稀的盆地中央 D.从东向西地域上连接外延地带

17.大量移民对新疆的主要影响是( ) A.产业结构调整 B.旅游业快速发展 C.生态环境改善

D.社会治安改善

下图是以我国东部某市760万手机用户为样本,统计的该地人口年龄数据。读图,回答18~19题:

18.新居民迁入,对该市人口状况的影响是

A.加剧迁入地老龄化 B.提高了青壮年比例 C.提高迁入地死亡率 D.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19.推测新居民迁入该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医疗卫生

B.人口政策

C.收入差距 D.自然环境

右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1.该国可能是( )

A.美国 B.芬兰 C.巴西 D.印度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读图完成22~23题。

22.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23.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 B.放开二胎 C.出生率持续较低 D.城市化水平提高

如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