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学课程设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46: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外建筑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

一、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

公共基础课。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 二、 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型制、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简述以西方为主体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状况、演变过程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着重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类型、形式、技术及艺术特征。 四、 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以幻灯、投影或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大量图像资料配合讲课。 五、 与各课程的关系:

以“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初步”等课程为必要的先修课程。 六、学时分配:

学 时 安 排 序号 内 容 理论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概况,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详析 古代城市发展与古代宫殿建筑 古代祭祀建筑与帝王陵墓建筑 古代佛教建筑产生及其发展 古代道教建筑与伊斯兰建筑 古代住宅建筑与古代园林发展 古代建筑、造园理论典籍与古代建筑、造园匠师 近代建筑发展概述、城市建设、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近代建筑形式、思潮和建筑技术以及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机构 古埃及、古西亚和古代爱琴海地区的建筑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 拜占庭、罗马风和哥特建筑 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建筑 欧美19世纪的建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 20世纪现代建筑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建筑的各种思潮与倾向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建筑思潮与倾向 总 计 实验或习题课时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机课时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54 七、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建筑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敦桢主编

《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图说》 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物理(光)》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物理(光)(36学时,2学分)

一、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

公共基础课。通过课堂讲授、一到两次课外实验和演示使学生掌握建筑光学的基本知识,为结合专业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并使学生能适应今后工作中对建筑光学知二、 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光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天然采光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了解建筑照明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照明计算方法等。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光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筑光学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与建筑有关的光学基本概况、单位和计算公式,并对建筑布局的光学特性作基本介绍。第二部分为

授我国光气候概论,各种采光窗的特性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采光设计和采光计算。第三步分为建筑照明,介绍灯具合光源的光学特性以及基本的照明设计和计算明和环境照明做初步的分析和介绍,掌握一些主要空间室内照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四、 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分为实验操作和实验演示两部分:采光系数测定和灯光照明演示,操作实验安排在总学时中,演示试验安排在课余时间。 五、 与各课程的关系:

按同济大学建筑学五年制学生的教学计划的安排,建筑光学安排在第三学期。课程以高中数学、物理为基础,并需要初步的建筑学与建筑技术知识。 六、学时分配:

学 时 安 排 序号 内 容 理论课时 1 2 3 光学基本知识 天然采光 建筑照明 总 计 实验或习题课时 0 2 4 6 上机课时 0 0 0 0 8 8 18 34 七、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物理》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7月 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 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7月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华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等四校主编

《建筑物理(热)》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物理(热)(36学时,2学分) 一、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 公共基础课。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建筑热学的基本知识,为结合专业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并使学生能适应今后工作中对建筑热学知识的需要。 二、 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热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室内外气候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掌握建筑保温,建筑防热以及建筑日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光学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筑热学基本知识,着重介绍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机理和特点,平壁的稳定传热计算,不稳定传热的基本概念及湿部分为室内外气候,着重介绍:与建筑有关的气候因素,室内热环境的评价和人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以及我国的热工分区。第三步分为建筑保温,介绍维护结构的结构和房间的热稳定性以及外维护结构的内部蒸汽渗透合冷凝计算和防止。第四部分是建筑防热,介绍建筑防热的基本途径,房间的自然通风,外维护结构的隔热的知识。第五部分是建筑日照,介绍地球运行的基本知识、太阳位置的确定、棒影日照图的原理及应用等。 四、 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五、 与各课程的关系: 按同济大学建筑学五年制学生的教学计划的安排,建筑光学安排在第四学期。课程以高中数学、物理为基础,并需要初步的建筑学与建筑技术知识。 六、学时分配: 学 时 安 排 序号 内 容 理论课时 1 2 3 4 5 热学基本知识 室内外气候 建筑保温 建筑防热 建筑日照 总 计 实验或习题课时 0 0 0 0 0 0 上机课时 0 0 0 0 0 0 10 6 8 6 6 36 七、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物理》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7月 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 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7月 西安冶金建筑学 院、华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等四校主编 教学方法 贝聿铭教授独特教学

《建筑构造(1)》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构造(1)(51学时,3学分)

一、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

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构造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其中《建筑构造(1)》侧重于物各部分的构造常识和部分相关建筑规范的内容。 二、 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从系统的观点来了解建筑物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中间屏障及具有美学特征的独立实体,在构成上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学习三维物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