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15: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 科目: 生物 提供者:韩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基础上,对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探究。其中尿的形成过程有利提高对学生读图解图的能力。因此,本节是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单位: 山西省乡宁县尉庄中学 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七年级下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这些特征对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已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尿液形成的常识,但非常肤浅,且遇到的问题似乎更多,如其具体过程如何,血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毒症为何要换肾等。教师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导入:讲解2004年感动中国获奖者田学生听故事,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问题出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 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1)尿毒症患者为什么要换肾?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2)肾脏有什么功能? (3)尿液是怎么形成的? 2. 利用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引入新课。 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1. 提问: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 2. 这些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些? 3. 比较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学生看了图片以后,阅读课本并讨论,归纳总结。 让学生学会利用图片信息归纳总结问题。 (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活动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 引导学生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让学生掌握泌尿2. 指导学生观察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道,分析进出肾脏的液体情况,推测意图,小组讨论总结;小组展系统的组成及各肾脏的功能。 示尿液和血液的循环途径。 器官的功能; 3. 引导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教师一边听学生的描述,一边及活动二: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时将他们的描述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关肾脏视频展示肾的位置和肾单位的结构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知识。 等。 的结构板书下引导学生从视频资料中获取信息,连请多位学生回答: 来。 播两次请大家认真记录。 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肾单位的组成。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管壁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肾小球结构的特殊薄。 引导者的作用,性。 引领学生发现问题。 活动三: 要求学生看资料分析:肾小球血液与肾小囊中的液体的数据, 观察 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回有效方法和途答课本74页的讨论题。 径,能促进学生 提高分析问题的 水平。 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 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分析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1. 2. 3. 4. 积极思考作出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