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全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5:20: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标签:标题]

篇一: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2012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3.《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4.《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5.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6.《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7.杜甫《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8.《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9.《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0.《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1.《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3.《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4.《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篇二:一年级古诗 一年级上册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

(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

的思亲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