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站-东四站始发井监测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0:23: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南锣鼓巷站~东四站区间盾构井监测方案

一、 编制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地下铁道施工和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南锣鼓巷站~东四站(原隆福寺站)区间盾构井及其西侧与南锣鼓巷站连接的区间位于地安门东大街与北河沿大街形成的十字路口西南侧地块内,该段区间隧道为左线在上、右线在下叠落设置,盾构井西侧为暗挖段,东侧为盾构区间。盾构井先始发右线,施工完成右线盾构区间后再始发左线。

区间盾构井及其西侧与南锣鼓巷站连接的区间现状地面为已拆迁完成的场地,盾构井东侧有大片平房,距离盾构井约17米。区间盾构井及与南锣鼓巷站连接的暗挖段周边无市政管线。区间盾构井西侧与南锣鼓巷站连接的区间采用暗挖法施工。基坑深度约30.14m,围护结构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锚杆、钢支撑支护体系。机械成孔灌注桩为1000@1500,盾构井竖向设置6道支撑,为方便盾构始发,盾构井结构上方的两道支撑采用锚杆,以下四道支撑采用钢管撑,在回做结构过程中再设置一道倒撑。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状况概况 2.2.1工程地质状况

车站场区范围上覆人工堆积层及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地层依次为:

粉土填土层~杂填土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粉细砂~中粗砂~粉土~粉质粘土~圆砾-卵石~中粗砂~粉细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粉土~圆砾-卵石~粉细砂~中粗砂~粉质粘土~粘土~粉土~圆砾-卵石~粉细砂~中粗砂~粉质粘土~粉土。本工程底板坐落于卵石层。

2.2.2水文地质状况

车工程范围内量测到四层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含水层主要为房渣土层及粉土层,透水性较差,静止水位标高为43.32~36.00 m(水位埋深为2.80~9.40m)。主要为管线漏水或居民用水渗漏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

潜水,含水层为圆砾-卵石层、中粗砂层及粉细砂层,透水性好,静止水位标高31.12~26.75 m (水位埋深14.80~18.00 m)。该层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迳流补给,以侧向迳流\天窗\和向下越流补给下层含水层方式排泄。

层间潜水(微承压),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圆砾层、粉细砂层、中粗砂层,透水性好,静止水位标高25.78~20.25 m (水位埋深19.00~24.80 m)。地层中的粉质粘土层及粘土层为其相对隔水层,由于区域性隔水层缺失,致使本层地下水局部与下伏卵石-圆砾层中的承压水连通。本层地下水分布连续,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主要接受侧向迳流补给、上层潜水渗流及下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以侧向迳流方式、越流和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

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圆砾层、粉细砂层、中粗砂层,透水性好。静止水位标高18.72~14.82 m (水位埋深26.30~31.40 m)。其上部隔水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层、粘土层。此外根据附近观测井长期观测资料,该层地下水局部静止水位标高与第三层层间潜水一致,承

压水较高,本层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主要接受侧向迳流补给及越流补给,以侧向迳流、补给上层地下水和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盾构井抗浮设防水位按标高37.00米考虑。

2.2.3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步骤

盾构井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待盾构井主体结构及车站东端结构施工完成后,施作与车站相连的暗挖段初衬及二衬结构;待车站东段满足盾构后配套设备布置条件后,盾构机下井,后配套设备从车站东段就位。首先始发下方的右线,完成右线盾构区间后,封闭盾构井中板,盾构机下井,再始发上方的左线,左线盾构区间完成后,封闭盾构井顶板,回填覆土。 三、监测目的及要求

1、监测状况

结合区间、地质和施工顺序,布设较密集的监测点并设置监测主断面进行全面的监测项目。

2、施工监测目的和要求

2.1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盾构井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为工程和环境

安全提供可靠信息。

通过监控量测完善并优化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及盾构井的安全。 最大限度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降低工程经济和工期损失。 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以后的同类工程提供类比依据。

2.2 以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施工前测三次取平

均值做为初始值。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起到对安全施工监控的作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应该能对当前测试数据做出分析,较好的预报下一施工步骤地层、支护的稳定和受力情况及地表沉降等,并对施工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

3、监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