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农家乐综合体“点山水成金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6:18: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丽水农家乐综合体“点山水成金银”

作者:周宇

来源:《小康》2014年第10期

点“山”成金、点“水”成银的奇迹发生在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每个角落。“一市一品牌、一县一主题、一路一特色、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以文化为魂,找准品牌定位,成为丽水各地发展农家乐综合体、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32万!”“45万”“52万!”“58万!”来自上海、杭州、永康等地的旅行社竞价声此起彼伏,“58万第一次,58万元第二次,58万元第三次,成交!”随着木槌落下,丽水遂昌县高坪乡茶树坪村的“好空气”找到了买家。

2012年的这场拍卖会,在丽水还是头一遭。

高坪乡的高坪新村、茶树坪村、箍桶丘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刚刚成立农家乐综合体后整合起来的800个床位和近3000个餐位的经营权,最终能以174万的高价成交,这笔收入比上一年三个村旅游收入还提升了一倍多。

杭州大成职工疗休养旅行社老总胡宪章反而觉得自己“捡”了个宝,信心满满地说要带至少两万人来该村度假,他没有食言。

2013年,这个偏远的小乡村实现了旅游人数从3.1万到22万的增长,旅游收入从198万元到2100万元的飞跃。

2012年,时任丽水市市长王永康提出“农家乐综合体”的概念后,和高坪乡一样点“山”成金、点“水”成银的奇迹发生在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每个角落。 农家乐,曾经有点“烦”

可当我们把时间轴拨回到2012年11月之前,会发现丽水的农家乐,有些“纠结”。 余秋雨先生游丽水后感叹:丽水是中国最美的地方,并题字“此行无悔,浙江丽水”。而《时尚旅游》亦如此评价:丽水没有什么景点,丽水就活在风景里。

中国的休闲资源70%在乡村,丽水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就是乡村,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在工作之余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在乡村让自己静下来。拥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丽水的农家乐却是浙江省的“差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2年,丽水无论从农家乐村的数量还是经营户的数量上都位列全省第四,但是旅游接待人数和直接营业收入,一个倒数第二,一个倒数第一!丽水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农民人均收入万元以下的市。” 浙江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汪成设向《小康》记者介绍说。

来自江苏的张元(化名),职业导游,周末喜欢约上三两好友一同度假。“我去过很多农家乐,前年来景宁大均乡李宝村的时候,发觉这里的农家乐,靠着畲族风情,确实有些少数民族的味道。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和期待的有些落差!”她思忖片刻,找出了不给力的原因,“除了吃住,这儿的农家乐就没什么畲族风情的体验项目,才住了一个周末,就有些腻了。” 在丽水,和张元有类似想法的游客很多。“吃饭睡觉、打打麻将”是原来农家乐的服务内容。“游客一般都是吃过就走,时间一长,游客越来越少,我们经营也越来越困难。”大均村农家乐经营户温秀娣说。 卖文化,也能赚到金元宝

今年再次来到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李宝村农家乐,张元直呼“太过瘾了”。不到9点,她就开始和一队来自杭州的游客一起转动石磨,做起了畲家特色菜肴“豆腐娘”。听闻可以学织畲族特色彩带,顾不上午休,她就跑去向畲家大嫂讨教方法。

李宝村“风情畲寨”老板雷林忠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天天客满,光做?豆腐娘?,一天就要给游客磨上几十斤豆子。”依托大均“畲乡之窗”4A级旅游景区,李宝村和大均、伏叶两个村结成农家乐综合体,设计出精品游和深度游两条线路,除了基本的吃、住,还将农家乐的重心放在磨“豆腐娘”、包粽子、学织彩带这样带有地域文化的体验性项目上。

还是那些老房子、还是那块地,以前做农家乐顶多混个温饱,现在吆喝山水、卖文化,也能赚到金元宝。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最关心三农问题,在他看来,只要浙江山区农民没有富起来,整个浙江就没有全面小康。“许多山区都努力摆脱困境,纷纷发展农家乐,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打造品牌、提高竞争力。”

“?农家乐综合体?和?农家乐?的差别,绝非只在字面上!”丽水市农办主任邢志行向《小康》记者强调,“文化是农家乐综合体得以持久延续的灵魂。”

2008年,回乡创办了披云山矿泉水的季建真得知上垟镇国营瓷厂将被拍卖,因为痴迷青瓷文化,他立刻买下了这块地,“?披云青瓷文化园?就是这么玩出来的,刚开始纯粹是和朋友聚会的场所。”

几年下来,美术专业出身的季建真把文化园打理成青瓷爱好者聚集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能够打造一个高品质、以青瓷元素为主题的生活区,将上垟镇的农家乐都集中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里,那这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青瓷小镇了。”季建真坦言。而当年很多人说他这个梦想太遥远。

2013年,梦想照进现实。乘着“农家乐综合体”建设的东风,季建真朝思暮想的“中国青瓷小镇”横空出世,“我没想到,原本只是个人爱好,现在能变成政府重视的旅游工程,他们不仅聘请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专家教授,对中国青瓷小镇进行整体规划,还整合周边土地资源,使核心景区面积从原先的15亩拓展为150多亩。”

泥、瓷、窑,漫步在青瓷小镇,脚踏满地镶嵌的碎瓷片,游客在这里或细细品味精美的瓷器,或捋起袖子动手团泥拉坯……季建真的青瓷小镇梦,带动了镇里3000多人就业,实现旅游经营直接收入600万元,青瓷产品销售额接近6000万元。

“一市一品牌、一县一主题、一路一特色、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以文化为魂,找准品牌定位,成为丽水各地发展农家乐综合体、农民增收的“助推器”。2013年丽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4元,首次超过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

带头人,好风光不能被辜负

2013年3月的一个晚上,在丽水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综合楼,村民们刚一聚拢,村民委员会主任徐荣亮就直接把今天的话题撂在桌面上。

“政府把我们旧房子改造得这么漂亮,为的是什么?好不容易农家乐做起来了,卫生搞得这么差,客人怎么住?让他来,是帮你们的,我发现,你们还有很多意见,都提出来!” 徐荣亮口中的他叫徐光年,是丽水年利来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的老板,2012年底就来利山村签订了开发农家乐综合体的协议。但经过半年运作,因为村民的不理解,进展有些缓慢。 “跟你干,我们有什么好处?”村民蓝一平直截了当地问徐光年。

“你们很多人在城里打工,房子一年都不住,也不是空在那里?你的田、地、山你会来种吗?在我来租之前,给别人白种的有多少?租给我,不是白捡来的收入?帮我打工的话,一百元一天,一年做280天,就两万八,你自己种东西的话,能种多少?过来玩的人多了,村里的土特产也就不愁销路了!”徐光年回答他。

已是第四次参加这样会议的大港头镇委书记管青林也忍不住发话了:“没好的场面、没广告宣传营销策略的话,这个地方以后游人还会多起来?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能负责把整个村子旅游营销做起来吗?”

这次会议结束后,村民终于开始决定放手让这个徐光年试一试。没想到,头1个月就接待游客3.4万人,实现餐饮收入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