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15: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福贵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7期

摘 要:日本人的内外意识较为强烈,这是他们的特征,同时也属于日本文化论中相对于突出的观点。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心理活动等都能够反映出“内”“外”民族心理意识,日常生活中,内外意识反应的非常明显,而正是这种内外意识的存在,在运用日语进行对话的时候,可以通过说话人的视点判别听话人的相关情况,采取适当的语言对话方式。本文将重点探讨的就是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人;内外意识;语言表达;影响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具有着独特的承载力,其承载了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可以映射出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彰显出相应的民族思想或者是个人的思维,日语的表达方式仅仅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物[1]。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日语的表达方式往往是受到了本国民族强烈的内外意识影响,正是源自于这种内外意识的存在,使得日语的表达也能凸显出极为明显的内外意识性。学习日本的语言还应该结合地理和历史等加以分析,这是促使日本民族内外意识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积极的结合着日本文化强化认知,清楚认识到使用敬语的方式,构建起更为和谐的沟通关系。 一、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基本概述

在历史轨迹上能够看出日本民族的发展历程,因为日本位于中国东边的海上,因此被称作东瀛。作为一个孤岛上的国家,日本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曾经较为落后的科技和交通彻底的打破了他们的外交关系,除此之外,日本也一直推崇着“闭关锁国”的政策,直到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和尚鉴真将外交工作加以落实,才使得日本真正的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日本拥有着极为强烈的群体意识,他们也倡导群体独立性,这源自于他们较为单一的民族结构,在语言上极易实现统一,这样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族凝聚力,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内外意识。 二、日本人内外意识产生的根源

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同时结合着日本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能够看出文化方面产生的隔断[2]。日本列岛凭借着自身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开始通过间接的方式吸收大陆文化。因为日本的岛与岛、山和川等自然因素的存在,使得很多互不往来的群落诞生出来,这也是导致文化隔断的地理因素。江户时代日本全国被分割成了诸多的藩国,在十九世纪中叶便达到了200多个,各个藩国拥有着自身的权权力,如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受到政府本身的限制,各个藩国之间各自为政,呈现出互不相通的局面,这就是导致文化被隔断的主要原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日本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内外意识,受到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这种意识逐渐的发展为国际间的文化隔断,这就导致了日本文化和外界交流呈现出极为明显的非连贯、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续性等多种多样的特点。日本本身就是农业国家,最早诞生出的就是水稻耕作,类似于插秧和收割等农活,还是传播至今天的部分农村,很多的农户之间相互协作,形成了共同作业的局面。共同体文化使得每个人拥有着较为强烈的集团意识,因此会对村约自觉地遵守起来,否则将会受到“村八分”的制裁。当日本进入至近代社会前,人们的生活空间还是属于各自的村落,其中涉及到的农耕文化以及狩猎文化存有十分明显的差异,还是应该积极的展开集体作业,同时要求每个人严格的遵守特定的秩序。 三、日本人的内外意识的表现 (一)与人交谈的距离

受到长此以往所沿袭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日本人的内外意识非常的明显,其在多种实践中都能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内外意识[3]。所谓的内外意识,就是日本人很少能够和家人以外的人亲密的接触,家人与家人之间的表现比较亲密,对于外人则会表现出十分疏远的状态。日本人的谈话距离相较于中国人而言更远一些,在实际交谈的过程中,若是想要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进行交流,日本人会不自觉的感到不安,甚至是小心翼翼的向后退,这样又能拉开一段看似比较舒适的谈话距离,这就是日本人较为明显的内外意识的表现。 (二)日常的行为习惯

日本人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一个传统,那就是在立春这天有豆撒的习俗,他们主要是使用木棒敲打锅盆,伴随着击打节奏的力度,有目的的撒着豆子,在撒豆的过程中,喊着“福内鬼外”的口号,这种迎福驱邪的习俗就是日本人内外意识的具体表现。在这里的“内”和“外”已经超出了物理空间的基本范畴,因此体现出具有象征性的意味。作为本身就是物理空间概念的词语,“内”和“外”显然成为了日本人反映人际关系心理空间,由此形成了特定的行为态度和规范。这样具有特殊界限的交际意识彰显在日本人的行为习惯上,同时也能通过日本人的日常语言表达体现出来。

(三)针对性的交谈

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时,日本人所采取的内外意识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日本人会主张将彼此的关系及时的处理,在进行对应的交谈时搞清楚对方是否是内部人员,之后分清交谈过程中第三方是否是内部人员或者是外部的人员,然后有针对性的表现出内外意识。若是内部人员,日本人在交谈的过程中會表现出伙伴意识,因此能够让交谈的另一方感受到亲近感,语言表达的过程显得十分的亲密。如果是外部的人员,心理上必定会表现出一定的距离,在进行交谈的时候会使用较为谦卑的姿态,行为举止也十分的讲究,这样的谦逊客气就是日本人对“外人”所表现出的“距离感”,属于疏远排斥对方的表现。某位居住于日本多年的外国人感慨道:“不管日语说的如何流畅,日本人都会将你视为外人,永远也无法进入到他们的圈子中,也永远融入不了他们的社会。”面对这位外国人的陈述,很多人表示拥有着同样的感觉,日本确实是一个内外有别的民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日本人内外意识的影响及作用 (一)影响

日本人的心理长期受到内外意识的深刻影响,在面对外界的人或者是事物时,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排斥心理。比如日本人在参与集体旅行的时候,面对海外民众,日本人很少会与之进行交流,他们也不会单独行动,他们的自信感和依赖感完全来源于集体。即便是在日本,日本人还是会依赖于朋友,对于外人,他们始终没有足够的信任感,所以对于外部的事物,日本人习惯于保持着较为冷淡的态度。 (二)作用

日本人的內外意识对于本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优化作用,这源自于日本人习惯于使用双重性格选择并学习外来的文化[4]。对于外来的文化,若是日本人认为其不利于民族的发展,他们将会完全的抵制和拒绝,只关注对本国有利的文化,主张经过精心的改造和融合,使得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文化诞生出来。在日本绳文文化时代截止至七世纪,学习先进文化成为日本人的重要任务。在充分的吸收了我国“儒家文化”的“仁”之后,日本人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忠”。当西方文化逐渐的进入至日本,日本便“和化”了东西方的文化,主张将较为有利的部分囊括至本国的文化范畴中。

五、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一)语言表达方式受到的影响

日本人拥有着较为强烈的内外意识,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受到了这种意识的影响。一般来说,以说话人为中心的“内”,主要是指的和说话人存在着较为亲密关系的人,比如说家庭中的成员、社会组织关系等。若是和说话的人不存在亲密的关系,则会被认定为“外”。在面对这样不同的语言表达对象时,所运用到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所谓的“内”和“外”都会伴随着对话双方心理距离发生的改变而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立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敬语就是这种改变中比较典型的体现。 (二)暧昧表达方式受到的影响

日本人在表达方式上存有较为明显的暧昧性,这是举世皆知的日本代表国民性之一,虽然日本人在进行内部交流的时候将这样的特性表现出来并无明显的异常,但是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若是不得要领将会屡屡失败,暧昧的表达方式就是日语的明显特点,在暧昧表达中可以彰显出日本人的内外意识[5]。这种内外意识的影响就是日本人在和其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依照交际对象的亲疏程度使用不同的标准完成交际,若是较为亲近的人,则会使用本音和真心话进行交谈,若是比较疏远的人,则会使用场面话进行交谈。在日本的语言表达中,能够发现存在着较多模棱两可的表达,这样暧昧的表达方式可以结合着氛围心领神会,但是也不会显得较为直白和冷漠,所以成为了日本人交际中的常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