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事故处置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36: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起重机械事故处置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处理小河沟水电站起重机械故障突发事件,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起重机械故障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 《小河沟水电站机械事故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小河沟水电站起重机械故障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1.4 应急处置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2 事件特征

起重机械故障后如果处置不及时、不正确,可能导致起重机械失控,起吊物坠落,造成起吊物及周围设备损坏报废、起重机械损坏、人身伤亡。 2.1 起重机械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

起重机械钢丝绳破(磨)损严重、钢丝绳压板螺丝松动、制动装置失灵、减速机刷齿或短轴、起吊钩断裂、电气控制(保护)失灵或短路等严重故障或司机强打反车、错误判断指挥信号等误操作,导致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

故障先兆主要是起重机械运行时卷筒或减速机有异音、局部温度超标、起吊物品时吃力、操作时动作不灵敏、钢丝绳损伤且超负荷使用、钢丝绳压板螺丝松动、制动装置及减速机带故障使用、起吊钩运转异常及开口超标等。

2.2 起重机械发生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

电气控制(保护)系统、线路老化短路及仓门开关、行程限位开关、超载限制器等保护元件损坏可能导致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

事故先兆主要是电气控制(保护)系统、线路及仓门开关、行程限位开关、超载限制器等保护元件温度超标、起吊物品时吃力、操作时动作不灵敏。 2.3 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车轮脱轨

起重机械大车(小车)单面端梁行走车轮因减速机或转动轴、联轴节等传动部件故障而拒动或轨道上有异物,导致起重机械端梁两端间行车轮不能同步动作,造成大车(小车)车轮脱轨。

事故先兆主要是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运行时减速机或行车轮有异音、局部温度超标、操作时动作不灵敏,有跑偏现象。 3 应急组织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机构

3.1.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李建军

副组长:蒋海川 宋春桥

成 员:平武县光耀电力有限公司正、副总经理、生产主管、综合部主任和应急救援工作组 运行应急组:当值运行人员

后勤保障组:综合部人员 设备应急组:运行部人员 安全保卫组:运行部人员 3.2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2.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职责:全面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组长不在时行使组长职权。 成员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2.2 应急处置工作组

运行应急组: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高处坠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后勤保障组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

安全保卫组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4 应急处置

4.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4.1.1 事故发生后,专业班长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4.1.2 该方案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

4.1.3 应急处置人员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4.1.4 起重机械故障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小河沟水电站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电力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发生人员伤亡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 起重机械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措置措施

a) 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b) 小组成员必须穿戴绝缘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器具,携带抢险及维修工器具。

c) 如果起吊物发生坠落,用倒链或垫块进行稳固,防止起吊物发生倾覆伤及周围设备及人员。 d) 如果起吊物未发生坠落,钢丝绳及制动器、卷筒、减速机无故障时可使用倒链(起重量必须

大于起吊物重量)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钢丝绳及制动器、卷筒、减速机故障时只能使用倒链把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在放置过程中动作应缓慢,认真观察设备异常情况并疏散周围人员。起吊物放置地面后做好稳固,防止发生倾覆。

e) 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以

作为今后修订处置方案的依据。

f) 故障排除后必须使用专用配重块进行试吊,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严禁使用设备或起吊物进

行试吊。

4.2.2 起重机械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处置措施

a) 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b) 如果引发起吊物发生坠落,用倒链或垫块进行稳固,防止起吊物发生倾覆伤及周围设备及人

员。

c) 如果未引发起吊物坠落,可使用倒链(起重量必须大于起吊物重量)或用撬棍人工释放抱闸

的方法把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在放置过程中动作应缓慢,认真观察设备异常情况并疏散周围人员。起吊物放置地面后做好稳固,防止发生倾覆。

d) 如果发生起升钩冲顶,用撬棍人工释放抱闸的方法将起升钩与卷筒之间的挤压力量释放。 e) 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查找故障过程中应拆解负荷端电缆头,以防

止起重机械误动引发事故,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以作为今后修订处置方案的依据。

f) 故障排除后必须先进行空负荷试验(未接入负荷端线路),然后进行空载试验(接入负荷端线

路),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运行。

4.2.3 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车轮脱轨处置措施

a) 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b) 在行车轮脱落端上方合适位置选择吊点,用倒链将端梁固定,在未脱落端行车轮前后加装夹

轨器,防止发生起重机械坠落事故。

c) 如果引发起吊物发生坠落,用倒链或垫块进行稳固,防止起吊物发生倾覆伤及周围设备及人

员。

d) 如果未引发起吊物坠落,可使用倒链(起重量必须大于起吊物重量)或用撬棍人工释放抱闸

的方法把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在放置过程中动作应缓慢,认真观察设备异常情况并疏散周围人员。起吊物放置地面后做好稳固,防止发生倾覆。

e) 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时起重机两端必须用

钢丝绳或倒链牵制,起重机械下方必须设置警戒线以防止发生起重机坠落事故,并做好维修记录,作为今后修订处置方案的依据。

f) 故障排除后必须先进行空载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4.2.4 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4.2.5 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应立即使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进行现场急救,并通知医护人员。 4.3 事件报告

4.3.1 事件扩大引发人身、设备事故后,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当地政府安全监督部门、派出机构汇报事故信息,最迟不超过1小时。

4.3.2 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5 注意事项

5.1 进入生产现场应按规定穿防护服装、戴防护帽,从事电气作业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作业场所,应穿防止产生静电火花的衣物。

5.2 抢险储备物资要定期检查、试验,确认完好。备件损坏或数量不足时,及时修复或联系购买。 5.3 严格执行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救援命令,正确执行应急救援措施,避免因救援对策或措施执行错误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或人员伤亡重大事件的发生。

5.4 应急处置成员在处理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或其他险情应及时将情况上报给应急指挥救援指挥部,绝不能盲目处理,造成设备损坏事故扩大。

5.5 应急救援人员在实施救援前,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做好自我防护,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5.6 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7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6 保障措施

6.1 后勤保障应至少配备1辆应急用车,以保证应急及医疗急救用。

6.2 由本地区气象部门为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 7 培训和演练

7.1 对相关人员教育培训的要求

7.1.1 预案中所列各专业应急处置组成员必须熟悉本预案的启动到终止的主要程序步骤。

7.1.2 各专业应急处置组对本专业所负责的设备参数、构造、特性、系统连接线路要掌握清楚。 7.1.3 每年定期至少组织1次各专业应急处置组对本预案进行分组训练演习,每年定期至少组织1次由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的联合演习。 7.2 应急预案演练与改进的要求

7.2.1 预案演练要有科学性、真实性,真正达到演练目的。

7.2.2 组织者要认真组织好演练,各专业应急救援队成员必须遵守演练全过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7.2.3 通过预案演练总结所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按期完成整改。 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