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23:42: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作业
一、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答:1、领导的思想作风。包括理论联系实际与实事求是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等。
2、领导的工作作风。包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敢于负责、善于决断的作风;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作风。
3、领导的生活作风。包括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平易近人的作风和仪态端庄的作风。
二、现代智囊机构在领导决策中的作用。
答:领导者科学决策的过程,离不开现代智囊机构的积极参与。现代智囊机构在领导决策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智囊机构对决策组织的影响。它改变了决策组织内部的原有分工,动摇了传统直线参谋制的决策基础,使智囊机构成为了决策组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改变了领导者传统的决策观念和决策方式。
2、智囊机构对决策类型的影响。智囊机构对领导者的规划性和战略性决策影响比较大。
3、智囊机构对决策过程的影响。从静态上看,智囊团则是决策系统内部制定方案的主要力量。从动态上看,智囊团的作用表现在决策过程的各个阶段上:在确定问题上,智囊团帮助领导诊断问题;在调查预测上,发挥智囊机构的信息优势;在制定方案的环节上,智囊机构具有论证优势;在追踪决策上,智囊机构具有反馈,监督作用。
三、双因素理论及其启示。
答:1、双因素理论的内容:(1)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
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2)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2、双因素理论的核心: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核心在于:“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这一论断,因此如何认定与分析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并“因材施政”这才是关键。比如就销售从员的工资薪金设计来说,按照双因素理论,应该划分为基础工资与销售提成两部分,基础工资应属于保健因素,销售提成则属激励因素,对销售人员而言,通常做法是低工资高提成,这样才能促使销售人员尽可能的多做业务。所以,将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运用于管理,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质的分析与划分,明确或创造出保健与激励因素两部分;其次,再进行量的分析与划分,既保障保健因素的基本满足程度,又尽量地加大激励因素的成分,从而最终由此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3、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实质区别:(1)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实质区别就在于“平等因素”与“公平因素”的区别,凡是共同享有的、共同承受的、共同面对的就是平等因素,而与其工作职责目标紧密统一的,必须按工作成就成绩分层次、分等级享有、承受与面对的则就是“公平因素”。凡是平等的必然是保健的,因而是必须给予其基本满足,但却是永远难以完全满足的因素;相反,凡是公正的必然是激励的,因而虽然是员工不会主动要求的,但却是最大程度地有激励性的,从而也是应该给予提倡与实施的。(2)我们知道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实质区别,就明白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区别,而没有内容上的区别,任何内容都可能因其平等享有或公平处置而具有保健性或激励性,当然可就多项内容划分为保健与激励的,但也可就一项内容划分为保健与激励的,例如薪金就可划分为基本工资与奖金两部分。(3)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在量上的划
分,关键还是取决于工作的性质,当员工的工作性质安全舒适度要求很高时,高工资高福利政策也就是必须的,比如很多高科技公司对员工之所在福利待遇上照顾地无微不至、工作环境也搞得优美随意、工作时间非常宽松,其原因就在于高科技公司的工作是高创造性的,创造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的产生往往与需要创造人心无旁骛,由此高基本工资福利与高福利待遇显得也就非常重要。相反,当员工的工作性质需要其高外向性,必须面对外面各种令人畏难的艰难困苦环境时,实施低基本工资与高激动工资也就非常必要,比如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就反映了这一道理。
4、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相互转化的原则:在双因素理论的实践运用中,保健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激励因素同样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转化的关键就是是否与工作特征相联系。例如员工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平均分配不与个人工作业绩挂钩,就纯粹是保健因素,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如果福利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就会显示出激励效果。在员工表彰上如果标准不严,表彰变成了论资排队,就使荣誉激励这个激励因素变成了保健因素,发挥不了作用。
5、双因素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1)采取了某项激励的措施并不一定就带来满意,要提高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得注意保健因素,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怠工和对抗,但保健因素并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如果只考虑到保健因素而没有充分利用激励因素,就只能使职工感到没有不满意却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则企业就很难创造一流的业绩。(2)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欲使奖金成为激励因素,必须使奖金与职工的工作绩效相联系。如果采取不讲部门和职工绩效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做法,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奖金发得再多也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对某一个岗位而言,如果长期为一个人所占有,又没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该职工的惰性就会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工作质量随之下降。企业为了激发职工的工作潜能,应设置竞争性的岗位,并把竞争机制贯穿到工作过程的始终。(3)双因素理论是在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提出的,与我国的国情不尽相同,因而,在企业管理中,哪些是保健因素,哪些应属于激励因素也不一样的,企业的管理者在对职工进行激励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文化
差异,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4)双因素理论诞生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美国,而在当前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企业里,工资和奖金并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工资和奖金的多少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如果运用得当,也会表现出明显的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灵活的工资、奖金制度,防止僵化和一成不变,在工资、奖金分配制度改革中既注重公平又体现差别。
四、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方法。
答: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目标对照法这是一种按照领导活动预定目标来检查其完成情况,进而评价被考评者工作成效的方法。
2、群众评议法。就是通过群众测评、民意测验等方式对被考评者进行评议,以获得被考评者的总体情况的方法。群众评议法有民主测评、民意测验等形式。 3、专家评估法。由对特定的工作具备专门知识和经验的专家进行评估的方法。 4、组织考察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上级组织对领导者进行组织考评的常规方法。
5、统计分析法。这是一种把领导活动的目标分解成各项指标,对照工作的实际效果,运用统计数据计量论质、评级计分,检查领导任务完成情况,评价领导者工作成效的方法。
6、比较考评法。比较考评法实际就是在一般的考评方法之外加入比较因素。通过比较分析找出被考评领导在绩效上的优劣之处。
7、模拟考评法。模拟考评法是一种直观的考评方法,即让被考评者进人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他按照给定的条件进行模拟操作,并以此来观察他的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等,通过观察由测评人来测评他的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