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异同及其借鉴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7:34: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中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异同及其借鉴

作者:郭毅

来源:《商情》2016年第12期

【摘要】管理思想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随着管理实践而发展。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所以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进而研究中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异同,最终认识到中西方思想的差异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产生和发展路径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且得到启示。

【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文化传统;差异;启示借鉴

管理思想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随着管理实践而发展。管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却早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中国管理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坚持“儒家为体,百家为用”的前提下,衍化出较为系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以及管理诸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从总体上表现出如下的基本特征。

(一)政治性。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无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都表现出较强的经世治国的理想和抱负,这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尽管儒家思想集中体现在对个人品德修养的煅造上,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最基本的,但修身也好,齐家也好,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二)伦理性。由于中国文化的类型属于早熟性的农耕文化,故其管理思想带有明显的伦理性。因为就伦理观念的形成而言,它是社会人的一种本质特征,对人的行为影响和约束作用并不低于法律等强制性的手段,相反它是靠人的观念和意识的影响而作用于行为的,具有持久性和潜在性、稳固性。

(三)辨证性。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管理方式的认识准确地把握住了事物辩证发展和运动的规律性,强调有效的管理方式必须要用系统分析的方式来把握和认识世界,权衡利弊得失。 二、西方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西方现代管理经过了科学管理理论时期、行为主义理论时期和系统理论时期后,逐步具有了以下的基本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明确性。西方现代管理从“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开始,就对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范围要求。人事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在人事功能的扩充上增加了信息沟通、激励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到系统理论时,决策的地位被突出出来,同时又加入了创新的功能,这样一方面使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也使管理的职责更加明确。

(二)科学性。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提出,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方法,因此在所有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都将科学性视为管理的生命。泰勒首创“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第一次把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法约尔将工业管理上升为一般管理,韦伯提出官僚体制的管理模式,确定了科层制的组织理论,使管理理论的科学性得以不断地发展。

(三)规范性。现代管理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作为起始点,逐渐形成了五大基本原则,即工作计划化、分工协调化、管理标准化、组织系统化、办事效率化,使管理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的时代。

三、中西方文化传统差异——造成中西方管理思想不同的原因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西方传统文化——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

中国传统文化——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一是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二是强调“士气”的重要性;三是讲究激励的艺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重视管理手段的艺术化、柔性化。西方传统文化——西方把管理的核心放在对“物”的管理上,同时把人也视为物化的管理对象,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重视采用标准化的机械管理方式。 (三)在管理目标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协调各种组织、群体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协同,并且这种协同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最终建立“大同”世界。西方传统文化——西方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以追求利润和提高自身效率为目标,以追求自我价值为动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得到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中西方思想的差异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产生和发展路径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

(一)在竞争的指导思想上提倡双赢。在竞争各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和谐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所以,中西方管理理念应该相互渗透,中国受西方竞争意识的影响,西方受中国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的影响,双方都在改变自身的习惯性的思维和理念。

(二)在人的行为方面提倡树立全球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西方的管理偏重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从理性的思维出发:认为应该是怎样做,而不是考虑人为什么会这样做。而中国的管理智慧强调,人是属于社会的,道德、人的道德观念,在其人生的长河中所树立起来的道德,对人的行为、思想和态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

(三)在组织分工的基础上,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在工作方面,西方偏重于工作职责的管理。认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如果职贵不分明,没有明确的分工,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的。但是在新的环境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其心理的需要,而中国的文化,为满足人的心里需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中西方两种思想是互补且兼容的,人类不仅需要理性的思想,也同样需要一些非理性的思想,理性思想把人类带进了科学化,而非理性却给人类增添了感情的色彩,更加富有人情味,只有把两者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的进行管理,更好的为企业带来收益。 参考文献: [1]

刘云柏.中国儒家管理思想[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苏东水,赵晓康.论东方管理文化复兴的现代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