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产业的PEST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3:32: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会展产业的PEST分析

卓会展1301 郝健辉 20130839

一、政治法律方面

随着中国的入世,为了适应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会展业需要立刻与国际接轨。在这个进程中,国家政府为了更好地迎接历史性的挑战与机遇,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因此,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也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具有良好前景。会展产业作为中国近几年来新型发展的行业,国家在税收方面做的还不成熟。相对于其他问题,会展业面临的第一个不开发票的问题其他行业也有,不要发票价格就可以下降一点。这只能对参展商加强征管,从源头上切断不开票或者收入的体外循环。有些地区的会展业还未实行营业税差额征收,这也会让参展商的成本大增,导致某些参展商起了不开票逃税的念头。但实行营业税差额征收以后,参展商逃税成本与收益的比重下降了,这样的情况会减少。

税务部门要监管会展行业手段之一就是会展业不得采用核定征收(代征)的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企业对于收入、成本、费用都需要认真计量,取得相关凭据。还有,税务部门可对会展相关行业进行梳理,了解会展业的产业链,制定相应的征收管理政策,同时在政策执行的时候加强征管。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议,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在内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会展产业中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健全。在会展产业逐渐兴旺的今天,相关政府不再只用起草的简化条约规范现场操作及展前准备工作。环保问题的处理虽然基于农业与工业的能源节约与资源的节省,但是会展产业的融合性相对于其他产业更高,所以我国近几年的条令相对于会展产业更加严格也更加健全。我国政府正致力于建设经济型社会,对于复合型产业投入较多。会展产业的发展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呈现遍地开花的状态,可想而知,在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今天,政府会大力支持会展产业的发展。让经济得以大踏步前进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准产业发展的进程,加以其他各产业的大力扶持,能使主办个类型展会的单位信任中国政府的能力及眼光,在一己之力的基

础上吸收海外丰富资源稳中求胜,加大进出口力度的同时获得稳定收益。虽说国内的会展产业在大力发展的今天已经走了不远的道路,但是相对于国内其他已经成熟的产业来说,相关法律法条并不够健全,行业共同标准也不够规范。行业内依然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展会之间存在相互拆台,甚至恶意损毁。这样的行业气象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越因为没有法律法规的保护,行业之间越不应该相互抵损,内部气氛是发展一个行业的最基础的先决条件。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越应该发挥行业的团结精神,内部发展顺利的才能将整个行业带动向前发展。 会展产业因为发展时间不长,鉴于没有出台相关规定,现场维护及安全问题还属于未知数的状态。但展会的组织者不应将这种未知数的状态放任自流,对现场的维护及人员安全问题都应在开展会之前作出详细的应急预案。

二、经济产业方面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会展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对于本专业就业是一个有利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展业的国际市场十分广阔,这也是促进就业的良好条件。会展业属于起步发展中的新兴产业,会展业的发展能带动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建筑业、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就业空间比较大;但另一方面,与传统行业相比,会展业的发展不是很成熟、存在很大的风险,没有完善的经济发展与管理体系,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全球会展业中心向中国的快速转移,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展会正在逐步向中国等亚洲地区集中,这为中国会展业未来国际化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整体上看,上海市会展业仍处于扩张阶段。 2016年的通胀仍然“1”往无前,预计全年CPI同比1.6%左右,比去年略高,节奏上呈现倒N型。但不同的是,2016的“1”和2015的“1”相比少了很多刺激,反而多了些许风险,通缩倒逼货币宽松的逻辑将明显弱化,降息的空间会大幅收窄。

据抽样调查,去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7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5元,增长9.5%。记者对比数据发现,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去年城镇居民收入较2010年时已增长66.3%,若保持现有增速,有望提前完成“十三五”末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的目标。 就业方面,2015全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9.66万个,超额完成年初的计划目标。不过,这一数字比上年减少了0.3万个,自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岗位数呈逐年递减态势。截至12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4.81万人,比2014年末减少0.82万人。

三、社会文化方面

会展业作为新兴产业,社会对于能适应21世纪中国 会展业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在各类会展专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展经营及会议、展览项目组织和管理的高级人才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的社会现状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就业提供了许多良好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为主题的会展业的发展使得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但是社会各种体系的不健全、就业者素质较低也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的制约因素。

就地理区域分析,会展业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会展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这就使得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就业者纷纷涌入大城市,所以社会上虽然存在供不应求的现状,但是就业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竞争压力。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人均GDP达到5万元左右),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一定会呈现快速增长的繁荣景象,如果再有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便会出现前文所描述的火爆场面。教育培训市场火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需求个体,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也不足为奇。教育作为兴国之本,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会展产业自身不仅可以作为承载教育产业,宣传教育产业的副本,还可以带动将来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在发展会展产业和教育产业的同时带动工作职业化,发展复合型人才。(二)收入分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人口迁移、户籍政策的逐步松动,我国劳动力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根据我国199年、2年两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1995年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82-1987年间中国劳动力迁移规模是353.3万,1985-199年增至3412.8万;进入2世纪9年代后,迁移规模在199-1995年间达3642.6万,而1995-2年高达13122.4万。从劳动力流动的方向看,沿海地区成为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净流入人口总计3195.8万人。内陆地区成为劳动力净流出地区,净流出人口为2358.4万人。其中上海的外来人口中来自于内陆地区的比例为59.2%, 2016年来上海居民消费变化的特点 : 1、吃、穿、用支出均呈下降趋势

随着人们收入增加,食品消费普遍遵循恩格尔定律,即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会逐步下降。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由于食品消费

品种的日益丰富,以及在外饮食的增加,粮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继食物消费满足后,穿的比重会上升,然后趋于下降。这是因为衣着方面虽日益丰富多彩,但一般有其数量限制,即增加不是无限的。当衣着基本满足后,其支出比重就会呈稳定或下降趋势。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2、服务消费支出比重明显增加

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增加主要表现在教育和医疗保健及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明显上升。 有三大因素促进上海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市场化改革使就业竞争加剧,个人教育文化科技水平逐步上升为就业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居民对于子女教育和自身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和教育收费体制改革使居民教育费支出大幅度上升;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彩电、摄录像机、家用电脑等文教娱乐类耐用消费品不仅成为娱乐工具,更重要的是成为居民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介,这类耐用消费品的商品不断更新和价格下降使其家庭普及率迅速上升;双休日制度的实行为居民增加了休闲时间,促进了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产业化发展。另外,有三大因素在推动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继续上升:人口结构老龄化,老年人更需要保健消费;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们保健意识增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使个人医疗负担适当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会展行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会展业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一路增长走来,已经确定了在世界上会展大国的地位,并正向会展强国挺进。会展业在中国已经步入迅速发展的成长期,随着上海世博会胜利落幕,国际会展活动将会越来越多地在中国举办。根据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中国将成为新的会展经济大国,兴旺发达的会展业需要足够数量的人才支撑,而会展业的竞争对会展从业人员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展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相关研究数据也证明,近几年,我国会展产业以年均20%速度增长,各大城市纷纷将会展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上海地区已有47所学校设立了会展专业或会展研究方向,其中本科18所,是全国从事会展本科专业教学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最多的城市,大专21所,中专3所,进修学院5所。

落实国务院有关行政审批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地方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的行政审批,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严格规范政府办展行为,减少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建立

政府办展退出机制。提升各部门协作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展览业有序竞争。(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贸促会、市会展行业协会)

鼓励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参与或组织各级标准制订,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协助主管部门开展展会评估,发挥好行业自律组织作用。鼓励贸促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构建互动平台,扩大行业内交流合作,提供经济信息、法律咨询、政策研究、人员培训等服务,提升行业自律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质量技监局、市贸促会、市会展行业协会)

四、技术服务方面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会展业要想能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要求,必须要重视会展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因此,这对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就业者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不再轻易招收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转而接受本专业的高学历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对于会展产业来说,人才不仅要够精而且要够多。会展产业的发展潜力无限,我们无法预估什么样的人才最适合这个行业,但是复合型人才的最好去处一定是今后的会展行业。会展行业既需要与人沟通的灵活头脑,又需要专业人员严于律己的职业操守。在简单的服务层面,我们可以吸收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在专业领域,我们需要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与人沟通,与事做斗争。所以说,今后的会展行业一定是一个挑战性颇高的行业。大力发展名牌会展,努力提高上海会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展业的兴旺与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需要名牌。一个品牌化的展览会则是会展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有的会展公司都已认识到创造品牌化展览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个展会必须创出品牌,一届一届办下去才可能盈利。因此,成功的展会需要有鲜明的特点和长远的规划。每个展览会的举办计划都是由组织者与参展商、参观者、各个联合会、协会等密切协商后制定出来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进行调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积极争取国外著名的展览公司来开展会展业务,组织到国外举办展览活动或为参展商参加国际展览提供便利,通过合展、合资等形式积极组织国内外展览公司联合办展,提高办展水平。会展内容应专门化,因为国外绝大部分展会都是专业展会,专业展会的优势就是观众绝大部分都是专业观众,参展商与专业观众之间互为目标,二者之间可以交流与互动,所以上海会展的重心也应当向专业化转移,既可以吸引专业内厂商的注意力,又容易形成规模效益,增加主办者的经济收益。上海会展要上规模、上档次,要吸引海内外广大客商参展、观展,努力扩大交易规模,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要结合上海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及特点,确定办展内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