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综合测试1-8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2:24: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并简要说明理由。

3.指出下列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说明它属于哪一格,并用P,M,S分别表示大项、中项和小项,写出其结构式。

有些徒有虚名的“党员”不是人民的公仆; 没有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是人民的公仆;

所以,有些徒有虚名的“党员”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4.“求精厂是老厂,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经过改革对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求益厂也是老厂,技术力量也雄厚,设备也齐全。因此,求益厂经过改革也能对国家作出重要贡献。”这是一个类比推理的例句。请指出其相类比的两个对象是什么?已知的相同属性是什么?推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5.在一次逻辑学的学习讨论中,遇到这样的一道题:

“有一个第二格的三段论,已知它的大前提为PAM,结论为SOP,问小前提应怎样?” 学生甲说:“小前提可以是SEM,也可以是SOM。”

学生乙不同意甲的意见,说:“小前提只能是SOM。因为三段论规则告诉我们: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现在已知这个三段论的小项在结论中不周延,所以,它在前提中也不得周延。”

请问:你是否赞同甲、乙俩人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六、综合题

1.以“没有B不是A,所有的C都不是B”这两个命题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否得结论?如果能,结论是什么?如果不能,为什么?

2.用下列前提组分别进行复合命题推理,能否推出“陈波下乡调查”的结论? 如果能推出,写出推理过程;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前提组一:

(1)陈波不下乡调查或者王勇不下乡调查或者徐辉不下乡调查; (2)王勇和徐辉都不下乡调查。 前提组二:

(1)如果王勇下乡调查(p)而陈波不下乡调查(┐q)则徐辉下乡调查(r); (2)王勇下乡调查而徐辉不下乡调查。

3.以“小张是被告而不是罪犯”为论据,运用三段论和对当关系推理反驳“凡是被告都是罪犯”这个论题,说明反驳中运用了哪一格的三段论?并写出具体的推理过程。

综合测试(八)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题分析:这是以选择形式出现的试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于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掌握情况。要正确地判定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首先要搞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群体,构成群体的个体并不一定具有该群体的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类,属于这个类的每一分子一定都具有该类的属性。据此,我们可以判定“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的“我国的高等院校”这个语词表达的是集合概念。第二,要注意分析语词所处的语言环境(简称为语境)。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表达集合概念,有时表达非集合概念。表达集合概念的语词不可以分举,而表达非集合概念的语词可以分举。例如,“工人”作为表达非集合概念的语词可以分举小李、小林、老赵、老王,等等。我们可以说“小李是工人”,“小林是工人”,“老赵是工人”,“老王是工人”等等。“工人阶级”作为表达集合概念的语词不可以分举小李、小林、老赵、老王等等。我们不可以说

“小李是工人阶级”、“小林是工人阶级”、“老赵是工人阶级”、“老王是工人阶级”等等。据此,我们可判定“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我国的高等院校”这个语词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 2.C.

解题分析:性质判断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问题的知识,在普通逻辑中,特别是在三段论推理中,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这一选择题的命题目的就在于考查考生对于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的掌握情况。正确地回答此类问题,应在理解周延与不周延的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这样两点:第一,判定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是否周延,就看它的量项是什么,如果这一性质判断的量项是全称量项,它的主项就是周延的,如果是特称量项,则它的主项是不周延的。单称判断同全称判断,它的主项总是周延的。第二,判定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是否周延,就看这一性质判断的联项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如果是肯定的,则这一性质判断的谓项总是不周延的,如果是否定的,则这一性质判断的谓项总是周延的。 3.B.

解题分析: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普通逻辑所讨论的一种基本的逻辑关系。本题的命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掌握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以及性质判断的负判断与性质判断之间的等值关系。正确地回答此类问题,第一,先将性质判断的负判断等值变换为性质判断。“并非某商店的洗衣机都是上海产的”可以等值变换为“某商店有些洗衣机不是上海产的”。第二,检查不同类型的性质判断,它们的主项以及谓项的素材是否相同。如果素材相同,那么,进而就可以根据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的有关知识,判定它们的真假关系。“某商店没有一台洗衣机是上海产的”这一语句表达的是全称否定判断,它以“某商店的洗衣机”为主项,以“上海产的”为谓项;“某商店有些洗衣机不是上海产的”这一特称否定判断与上面这一全称否定判断具有相同的素材,因而两者之间为差等关系,即可能同真,可能同假。由于“并非某商店的洗衣机都是上海产的”等值于“某商店有些洗衣机不是上海产的”,因此,“某商店没有一台洗衣机是上海产的”和“并非某商店的洗衣机都是上海产的”,这两个判断之间的关系是“可能同真,可能同假”的关系。 4.D.

解题分析:模态逻辑的内容在普通逻辑的范围内,并不是重点的内容,但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的知识是一种最基本的知识,是应当掌握的。本题的命题意图就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的知识,如果掌握了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就能正确地回答此类问题。 5.C.

解题分析:这一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掌握逻辑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方面的知识的情况。与本题直接相关的是有关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方面的知识。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的。因此,它要求人们不能同时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认为这一个是不对的,与此相矛盾的那一个也是不对的。本题中“有的真理没有阶级性”与“任何真理都有阶级性”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性质判断,必有一真。说前者不对,后者也不对,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6.B.

解题分析:关系判断和关系推理在普通逻辑的范围内虽然也并非重点内容,但关系性质的知识属于最基本的知识,是应掌握的。本题的命题意图就在于考查考生掌握关系性质的知识的情况,如果掌握了关系性质的知识,如关系的对称性、反对称性、非对称性以及关系的传递性、反传递性、非传递性,那么对于此类问题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了。 7.B.

解题分析:复合判断和复合判断的负判断之间的等值关系是一种很重要的逻辑关系,掌握了这种逻辑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要否定某一种复合判断,应该给出什么样的复合判断。本题的

命题目的就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复合判断和复合判断的负判断之间的等值关系的知识。同本题相关的是联言判断和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之间的等值关系,判定它们之间是否具有等值关系,要领在于看联言判断中的支判断,和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中的支判断是否互为矛盾关系,如果支判断互为矛盾关系,那么,这两个复合判断等值。在本题中,“郑宏不会打桥牌”和“郑宏会打桥牌”,“郑宏不会下围棋”和“郑宏会下围棋”,都是互为矛盾关系,由此可以认定“郑宏既不会打桥牌又不会下围棋”和“并非郑宏或者会打桥牌或者会下围棋”等值。 8.C.

解题分析:本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性质判断和性质判断的负判断之间的等值关系。如果性质判断和负判断中的原判断(性质判断)互为矛盾关系,那么这个性质判断和那个负判断之间就为等值关系。因此,只要掌握了性质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也就不难正确地回答此类问题了。SAP与SOP、SEP与SIP均为矛盾关系,因此,任何一方的否定就等值于另一方。 9.D.

解题分析:本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同的推理根据,完全归纳推理的根据在于前提中断定了某类的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根据是在于前提中只断定了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掌握了两者不同的推理根据,也就不难回答这类问题了。 10.C.

解题分析:本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掌握论证规则的知识的情况。论证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推理的过程。遵守“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这一规则,实质上也就是要遵守推理的规则,违反了推理的规则,也就违反了论证的这条规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本题中的论证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过程,它违反了“否定前件不能就否定后件”的规则,因此这个论证所犯的错误是“推不出”。 二、多项选择题 1.B,C,E.

解题分析:本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概念的限制方法的掌握情况。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一样,都是依据属种概念间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而进行的,因此,回答此类试题,要看被限制(或被概括)的概念与限制后(或概括后)的概念是否具有属种关系,不具有属种关系,就不是正确的限制(或概括)。本题中,“机动车辆”(集合概念)与“吉普车”(非集合概念)、“杭州”与“西湖”、“杭州的历史”与“西湖的历史”之间均不是属种关系,因而都是不正确的限制。能够构成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中,至少有一个应是普遍概念,而“杭州”、“西湖”(在此特指杭州西湖)、“杭州的历史”、“西湖的历史”均不是普遍概念,因此不可能构成属种关系。

2.B,C,D,E.

解题分析:本题的命题目的是综合考查考生掌握运用性质判断变形法的直接推理和依据“逻辑方阵”中判断间的对当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的情况。正确地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运用换位法进行的直接推理,要注意遵守这样一条规则:“换位判断的主项与谓项都不能扩大原判断中的周延性情况。即原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仍不得周延”,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则,就不能从真前提出发,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结合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要注意的是SAP形式的判断只能限制换位为PIS形式的判断,因此,备选答案A是不成立的,而备选答案B是符合规则的。第二,要正确地进行“对当推理”,必须搞清楚性质判断间的各种对当关系,即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差等关系和下反对关系的含义和它们的特点。例如,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能同真,因此,可以由真推假,即已知一方为真,可推知与它相反对的或者相矛盾的另一方必假。据此就可以判定备选答案D和E都是正确的。 3.B,D.

解题分析:三段论在普通逻辑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本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是否熟练地掌握了三段论推理。正确地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掌握三方面的逻辑知识:一是三段论的组成方面的知识;二是三段论的一般规则的知识;三是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的知识。如果进一步掌握了三段论的格以及各格的特殊规则的知识,当然会有助于更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定。

4.A,B,E.

解题分析:本题是以选言判断本身的逻辑知识为素材,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概念的内涵方面的逻辑知识。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在本题中,讨论的对象是“选言判断”、“相容的选言判断”、“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备选答案(A)、(B)、(E)分别揭示了对象的本质属性,从概念的角度分析,也即分别说明了它们的内涵。 三、填空题

1.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来扩大概念的外延。

解题分析:本题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的试题,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概念的概括方法的掌握情况。概念的概括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以属种概念之间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为依据的,因此,它可以通过减少种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它的外延,从而达到属概念。 2.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于矛盾律的掌握情况。具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判断,其共同的特点是不能同真,因此,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错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掌握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的两个知识要点。

3.矛盾关系。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于排中律的掌握情况。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除了上面所说的“不能同真”的特点外,还具有“不能同假”的特点,因此,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否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的错误。“矛盾关系”是掌握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的一个知识要点。

4.全异。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于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外延关系的掌握情况。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外延关系共有五种,即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正确地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掌握四种基本的性质判断,即SAP,SEP,SIP,SOP的真值情况,即S与P之间处于何种关系时为真,处于何种关系时为假的情况,明确这一点,也就不难回答此类试题了。 5.差等。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于性质判断间对当关系的掌握情况。要注意的是构成对当关系的性质判断的素材,即主项和谓项应分别相同。在本题中,ˉSEˉP和ˉPOˉS,它们的主项均为,它们的谓项均为,即素材相同,因此,两者是差等关系。同理,ˉPEˉS和ˉPOˉS也是差等关系。 6.并非“他既不买电冰箱,也不买电视机”;他或者买电冰箱,或者买电视机。 解题分析:复合判断间的等值关系,是普通逻辑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逻辑考试的命题要求在试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难题。本题正是根据这种要求而设计的。正确地回答此类试题的基础是熟练地掌握教科书中关于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掌握它的变换。例如,教科书给出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的公式:┐(p→q)←→p∧┐q,如果等值式的两端都加以否定,就可以变为p→q←→┐(p∧┐q),其中p表示“他不买电冰箱”,q表示“他买电视机”。经过这一变换和解释,就可以正确地回答本题中的第一个空格了。如果将上面的联言判断的负判断再等值变换为相容选言判断,那么第二个空格的填写也就不难了。

7.蕴涵。

解题分析:根据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把推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这是现代逻辑对推理的一种分类,是学习推理分类应当知道的一种分类方法。本题的命题意图就在于此,

8.有些S是P。

解题分析:本题也是考查对于三段论推理的掌握情况。在本题中,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不是??”这种语句表达式,所表达的是A判断,而不是E判断,也不是O判断,因此,本题结论应当是肯定的。又因小项S在前提中不周延,所以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这样结论只能是特称判断,综合起来,结论应为特称肯定判断。 9.┐p∨┐s。

解题分析:本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于二难推理的掌握情况。正确回答此类试题应当掌握二难推理的四种形式。本题是复杂破坏式。 10.矛盾。

解题分析:反证法是一种十分有用的间接论证的方法。本题的目的就在于考查考生对反证法的掌握情况。反证法是通过论证反论题的虚假,从而间接地论证原论题真。原论题与反论题之间必须是矛盾关系,这是掌握反证法的知识要点之一。 四、图表题

1.答:A类与C类之间有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等四种可能。本题可以用图解的方法回答。

解题分析:本题的目的在于综合考查考生掌握概念间各种外延关系的情况。正确地回答此类问题,应掌握概念间的各种外延关系以及它们的综合应用,当答案不是惟一性的时候,应全面地设想各种可能的情况。 2.答:真值表:

p q p∧q p∨q p→┐q T T T T F T F F T T F T F T T F F F F T

(表中p代表“A是盗窃犯”,q代表“B是盗窃犯”)

从真值表可以看出,只有A和B均为假的情况下,才符合题设条件。由此可以断定: (1)第3句话是真的; (2)A不是盗窃犯; (3)B不是盗窃犯。

解题分析:本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于复合判断的真值以及真值表方法的掌握情况,正确地回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掌握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真值情况。第二,要正确地运用真值表方法统一表示试题给出的各种复合判断的真值。所谓“统一表示”是指各个复合判断的出发点,即最基本的支判断的赋值应当一致。在本题中,即A和B的四种可能的真值情况,是进一步确定复合判断(1)、(2)、(3)的可能的真值情况的共同的出发点。如果没有共同的出发点,就无法讨论各个复合判断之间的真值关系。第三,要结合题设条件去分析,哪一种真值情况才符合题设条件,本题规定的条件是“三句话中,一句是真话,两句是假话”,只有第四种真值情况才符合题设条件,由此就可以回答试题中提出的问题了。 五、分析题

1.答:一个人只有投机倒把,才会构成经济犯罪。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应下的联言判断是“一个人不投机倒把,也会构成经济犯罪”。它和被反驳的论题之间是矛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