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9:03: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四)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决定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也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教师课程整合、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普遍的探索意义。

(五)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基础教育的新课题,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但以往“高度集中”的课程制度使得基层教育工作者缺乏系统的课程开发理论与经验,造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盲目与无措。本课题就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希望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基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上述背景,我校以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为契机,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为着力点,开展以社会资源为载体、以教师资源为依托、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校本课程建设,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创建以东湖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服务城市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与基本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全面科学地认识校本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认真分析当前国内有关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确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其次,对我校现有师资力量、地域教育资源进行准确调查分析,拿出特色校本课程《我爱江城东湖美》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同时对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供课程开发决策参考。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对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整理、分析,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两类《校本课程纲要》、《开发建议》等,组织编写校本课程资源包,构建校本课程体系,针对开发过程中的普遍性、代表性、本质性的问题,进行开发策略的研究。第四,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试点拿出实施建议,然后在全校展开,全面实施校本课程,针对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方法问题,进行实施策略的研究。

本课题定位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研究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形成具有东亭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该课题2006年5月8日经中国教育学会正式批准立项后,举行了开题论证会。学校首先调整组建了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建章建制;然后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对地域教育资源、学校教师资源进行梳理,形成了特色校本课程《我爱江城东湖美》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同时针对两类校本课程模块内容的设定,对学生进行了需求以及水平的调查评估。此后研究工作全面铺开,课题组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先后进行了开发策略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研究确立了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制定了《开发与实施研究总体方案》 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秉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在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了学生的素质发展。

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应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根本宗旨,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使学生成为校本课程的主体。课程的开发基于学生的经验和成长特点,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社会生活实际,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教育活动中去,使学生特长与综合素质得以逐步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校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了使研究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进行,制定详实的开发与实施方案是重要前提。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它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性设计,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二)根据研究的总体方案,对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

校本课程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校本课程的资源基于教师、基于学校、基于社区。为了充分发挥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让学校教育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更彻底地释放出来,就必须进行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为此,课题组在实施开发前,就当前国内有关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学校开发与实施的现状和学校教师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参考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东湖史话》的基础上,对学校所处地域——东湖风景区的教育资源进行了全面调研,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这是我校特色必修课开设的重要依据。

同时,校本课程是一门以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课程,因此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就是我们开发的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形成之后,开展了“学生对校本课程开设的现实需求调查分析”,为我们特色必修课与兴趣选修课各个模块的设置提供了参考。

(三)研制了两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为资源包的编写提供依据

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必须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国家与地方课程有课程标准,校本课程也应有课程标准,当然,在不够成熟时可称为课程纲要,我校暂定名为《课程纲要》。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地域教育资源,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学校课题组于2007年9月制定了特色必修课《校本课程纲要(试行稿)》。2008年元月,

3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