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范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1:59: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真抓实干、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文武砂镇地处长乐市东南沿海,距长乐市区14公里,长乐国际机场8公里,松下深水港码头22公里,连接空港、海港的两港路贯穿全境。镇政府和国营农场合署办公。全镇(场)总面积32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4个农场作业区,总人口20136人,25个党支部。近年来,我镇党委、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镇党委中心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近年来,我镇党政领导班子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文武砂的大局出发,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着眼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推动文武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创建文明村镇热潮。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坚持推进以村站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工作得到加强,同时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并指定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领导重视、全民参与、部门配合、各

司其职、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并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镇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市民素质不断提高,文明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二、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经济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发展为先”的理念,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倾力抓好凯邦锦纶二期、协创食品、光隆精工一期续建等项目的批地、供地、交地和建设服务工作。紧紧依托原水产养殖场、辉达工业小区和滨海工业区二期等发展平台,促进纺织、汽配等主导产业发展,全力推动规下企业转规上工作,为增加经济总量,保持全镇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打好基础。2009年1-11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7.651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9%,比增53.4%;(2)财政总收入实现2948.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8.8%,比增13.2%,其中:国税入库1989.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5.4%,比增9%;地税入库959.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6.9%,比增23.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7.3%,比增30.5%;(4)内资实际到资631万元。

二是努力办好一批改善民生的实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集中财力优先安排与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市场、车站、饮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总投资达300万多元的壶井农贸市场、客运站建设;总投资500万元的东海村、东岱村的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建设和湖文路(边防所至奶牛场路段)、滨海商贸城建设。同时增加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积极推进中心小学校舍改造,提高师资水

2

平;切实做好中学教学楼装修、绿化工程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扎实做好卫生院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医改后农场退休职工第二批的医保工作,进一步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问题。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贡献奖励制度、独生子支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落实各项减免措施,不断减轻农民负担。

三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大力实施家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加强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开展道路综合整治、河道整治等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建立垃圾处理场,从垃圾的保洁、收集、转运到终端处理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植树造林成效显著,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占有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规划迈出新的步伐,镇总体规划(2008—2025年)和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也已上报待批。进一步加大了对村务公开的管理力度,细化了公开的内容,对村务管理情况增加透明度。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对全镇13个村站全部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对涉及村民利益的一切工程均实行村民代表“一事一议”制度、村务民主决策听证等三项制度,形成了群策群力办好事的民主管理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公共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文化服务质量日益提升。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满足要求、惠及群众为根本目的,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公共文

3